我国老工业基地创新系统构建研究——以东北区为例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ui0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与技术的不断进步,区域的物质内涵越来越丰富。区域的发展模式已由传统依托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转变为依靠区域自主创新的进步,创新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主线,区域创新系统日益成为区域科学、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共同研究的对象。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区域创新系统的经典理论依据,探讨了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特征、类型、结构、功能、模式,并针对我国老工业基地特殊的区情、发展路径和特有的机制,揭示了其创新系统建设的运行机理与功能优化途径,最后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实证区,以2000年-2006年七年间的数据为基础,对老工业基地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的相关性进行了测度,阐释了构建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系统的实现路径。 全文共分七部分,分别为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和结论。 论文的绪论部分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思路,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的时代背景与国内外发展态势,论述了论文研究目的、研究意义、逻辑结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论文的第一章,按时间脉络系统的分析了区域发展理论与发展模式的演进,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基础理论支撑,即区域发展理论、创新理论、现代系统科学理论、区域经济地理学理论等进行了归纳与述评。 论文的第二章,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内涵、特征、类型、组织结构及功能等基本问题进行阐述,着重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空间集聚与扩散机理、发展模式等问题。 论文的第三章,从世界老工业基地的形成、发展、衰退规律着手,总结了西方老工业基地的复兴经验,分析了我国老工业基地创新系统分布格局与发育过程,重点讨论了我国老工业基地创新系统的空间结构、运行机制及其创新网络的形成,在此分析基础之上,对我国老工业基地创新系统的一般性发展途径进行了探究。 论文的第四章,回顾了国内外对区域创新系统评价与测度的相关研究,构建出老工业基地区域发展水平和区域创新系统两套评价指标体系,以东北地区为研究案例,利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二者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根据得到的结论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对老工业基地的贡献过程与影响因素。 论文的第五章,以东北地区区情分析为背景,得出东北地区创新系统构建的现实基础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东北地区创新系统的构建思路与对策,并重点探讨了东北地区创新系统的空间组织与模式选择等问题。 最后是论文的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结论性阐述,对整篇论文的主要贡献和不足之处进行全面总结。
其他文献
在城市规模扩张和城市化质量提升过程中,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对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商业发展起着引导和促进作用。本文结合杭州市商业发展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联动关系,分析城市商业发展、商圈形成、发展演化动因与轨道交通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互动机制。当下是杭州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速建设时期,杭州修编了400多km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10条地铁线,4条城际铁路线。杭州城市商业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逐渐进入局部商
城市作为人口集中、集约经济活动及不同生活方式的复杂社会,是人类活动的缩影。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不断发展的动态系统,它的发展变化不仅表现在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
通衡浙商资本创始人梁晓玮说,今天的知识付费行业就是20世纪90年代的房地产,至少还有20倍的增长潜力。这是什么样的消费升级  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永远忘不了2016年1月6日的场景。  那天马东团队打造的“好好说话”在喜马拉雅上线,这是喜马拉雅最早的知识付费产品之一。产品上线当天,就带来500万元的收入。  “当天我们特别嗨,每分钟刷一下数据,我知道,一个不一样的时代来临了。”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激化,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已成为水资源科学领域的一个重点与热点问题。但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至今仍未形成统一的概念与理论体系。本
随着土地管理部门工作性质和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及深入,将GIS软件应用于土地管理以辅助土地部门的日常办公日趋体现出其价值所在。采用先进的GIS及Internet网络技术,深化土地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