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我国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wangluojishu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生产国和净进口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以巨大的能源消耗作为支撑,但我国能源储量和生产能力有限,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很高。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给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了极大的困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如何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国务院印发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肯定了提高能源效率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提高能源效率,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能源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梳理已有研究总结了能源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将空间效应引入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基于2000-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和空间杜宾模型(SDM)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效率的空间分布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征且存在一高一低两个集聚区域,分别是以上海、广东等省份为代表的东南沿海"高效率区"和以甘肃、内蒙古等省区为代表的"低效率区"。同时,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优化不仅会对本地区能源效率的提高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还会对周边地区能源效率的提升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产业结构的优化对能源效率的提升也会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城镇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能源效率的提升,对周边地区能源效率的作用也不明显。此外,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认为我国应该继续深化能源体制改革,从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外商投资结构、理性推进城镇化建设、统筹能源跨区域流动和增强新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等几个方面入手制定能源政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考虑到我国能源市场受行政干预较为严重的现状,地方政府应打破地方行政壁垒,加强地区能源合作,以便更好地发挥地区之间的辐射带动作用,为我国能源效率的提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其他文献
<正>最严格的限购政策、最严格的土地政策,这个春天对海南楼市来说可能有些残酷,但对整个海南的发展而言,却是一个新的开始。4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
文章首先介绍Z公司开展国际市场营销的相关背景和过程,然后着重描述Z公司在实际国际市场营销中各种策略的具体实践案例,再分析、总结Z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实施中的成功经验
财务业绩评价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环境责任是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客观要求,发电行业作为与环境问题息息相关又和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行业,其良好运行对国民经济
辛亥革命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还是一场涉及人们的时间观念、服饰发型等日常习俗的文化变革。辛亥革命对帝制时代身份等级制度的解构,引发时人的文化认同危机:"我过去是谁","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作用日益显著,根据《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经济数据显示,其在国民经济各行业所占贡献比值中位于第三位,仅次于工业与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