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理论是Manin与White在20世纪对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人际意义的扩展。该理论由态度、介入与分级三个子系统构成,主要研究语篇或说话人表达、协商特定的主体间关系的语言资源;研究语言使用者如何运用这些语言资源对语篇中的观点或现象进行评价、表达立场和调节人际关系。评价理论创建以来,已广泛运用于研究传媒、历史、文学等语篇的人际意义。这些研究说明该理论是语篇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仍有诸多语篇领域尚未涉足,语言学书评语篇便是其中之一。语言学书评作为学术语篇的一种,在学术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语言学书评具有独特而复杂的人际意义:一方面评者要对所评书籍的结构、内容及其学术价值进行客观、扼要的概述以及扬优汰劣的评价;另一方面,他还要平衡其与书籍作者以及读者之间的人际关系,避免冲突和分歧的产生。本文以评价理论为理论框架,从国外和国内的主流语言学杂志上选取了英汉语言学学术书评各10篇作为语料,将其置于评价系统的三个次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中进行对比分析,借此来揭示英汉学术书评中评价意义各种语言实现方式和手段的异同,并试图从礼貌策略,文化形态,思维方式,霍夫斯特德价值模式四个方面进行原因探索。本文采用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总体来看三个次系统在英汉学术书评中的出现频率不同。在英语书评中,其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介入、态度和级差;而汉语书评中其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为态度、介入和级差。(2)不同的态度资源在英汉语言学书评中的出现频率也有所不同。鉴赏出现频率远远高于鉴别和态度。肯定态度表达的频率高于否定态度的表达。此外与英语书评不同的是,汉语书评多用隐性表达方式呈现否定态度。(3)在介入次系统中,英汉学术书评都较多的采用杂语。对话扩张比对话压缩出现的频率高。在介入中,汉语语言学书评多用情态,模糊语,让步等手段,在人称的处理上也有不同。(4)从级差角度看,汉语书评者更倾向使用一些手段使正面评价明显化,负面评价模糊化,以便于评者更好地协调与作者之间的冲突。在级差的应用中汉语书评多用高值词汇。总之,对中英语言学书评评价资源的对比分析,一方面证明了评价理论是解读语篇中作者态度和立场的有力工具;另一方面分析得出的结论也有助于指导学生对英汉学术书评的阅读、写作及翻译,进一步丰富了评价理论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