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荧光碳点因其独特的性质如高水溶性、发光可控、环境友好而在生物成像、癌症诊疗、传感器、光电器件及催化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在现有荧光碳点的研究工作中,大多数的样品都只具有蓝光区域的荧光。为合成更长波段发光的高性能荧光碳点,在可控、有对比的条件下调控其荧光性能的研究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目前对于碳点的荧光机理还没有统一的解释,其中,表面态被认为是影响发光性能的重要因素。分析碳点的表面成键和官能团同荧光性能的联系,对于指导荧光碳点的合成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以水热法为合成方法,芳香化合物作为前驱体制备了高性能的荧光碳点。首先采用苯酚衍生物制备了黄绿光碳点,并探究了碳点的发光性能与表面态之间的联系。接着,以抗坏血酸为碳源、对苯二胺作为表面修饰剂合成了具有白光发射的宽色域荧光碳点。最后,利用制备的荧光碳点封装了白光发光二极管器件。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使用苯酚衍生物为碳源、乙二胺为反应修饰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三种黄绿发光的荧光碳点。通过有意识地选择具有特定官能团和氮元素存在形式的碳源,实现了碳点荧光性能的提升。研究表明,三种碳点都具有不依赖于激发光的荧光性质和相似的表面态。清洗和还原黄绿荧光碳点,探究碳点的发光变迁同其表面态之间的联系,发现荧光碳点的表面态尤其是掺氮情况对其荧光行为增强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同颜色的发光可能是不同的表面基团所导致的。2.以对苯二胺为修饰剂,抗坏血酸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具有宽色域的白光发射峰的荧光碳点。研究表明,样品结晶良好、尺寸均匀且在350nm的单色光激发下具有类白光发光。改变对苯二胺的用量,发现表面修饰剂的添加对于碳点不依赖激发的荧光行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使用表面能级跃迁模型解释了样品的黄-蓝双峰位发光的荧光现象。3.从以上两个工作中各选取最优的碳点组装了两个白光发光二极管。首先,采用工作1的三个样品中最高性能的碳点,结合蓝光碳点与稀土红光材料作为光色转换层封装白光发光二极管。通电后,白光发光二极管呈现明亮白光,经测试其显色指数高达93.3。随后,使用工作2中制备的类白光荧光碳点作为唯一的光色转换层来组装白光二极管。对应的发光二极管在100mA电流驱动下显色指数达到83.5,对应色坐标为(0.2851,0.3210)。以上性能的实现表明了荧光碳点在照明和显示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