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四川省巴中地区的方言研究,苗春华(2004)、杨容(2009)、杨波(2016)等进行过调查研究完成了他们的研究生论文。本人再次选点,对巴中市南江县中心城区及乡镇、平昌县中心城区及乡镇中的六个方言点进行田野考察,发现巴中地区的方言是复杂的,因此值得我们深入地进行挖掘。本论文主要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将现代语音调查技术与语音软件相结合来分析,运用历史语言学、方言地理学、实验语音学、音韵学等方法和观点作出音系分析。通过整理所考察的巴中地区的语音语料再分析对比前人的研究成果后,发现巴中地区的方言语音音系特征,一共有四种:(1)声母分平翘、分尖团,声调入归阳平;(2)声母分平翘分尖团,声调入声独立;(3)声母不分平翘不分尖团,声调入归阳平;(4)声母不分平翘不分尖团,声调入声独立。本人通过对巴中地区的语音特征与《蜀语》比较之后发现,巴中地区方言与《蜀语》音系相同点非常多,主要共同特征是声母分平翘和分尖团,另外部分方言点保留了入声独立的语音特征。从历时层面来看,巴中地区的语音是《蜀语》的继承与发展,一方面是保留了老四川话的底层,存古性质明显,另一方面则是受到移民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湖广话”特征明显。本论文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主要是对论文的前期工作做一个具体的阐述。介绍巴中地区的自然地理和建制沿革人口以及巴中地区方言点的研究现状;阐述了论文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主要使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和实验语音学的理论,以及采用田野调查法和实验语音学的方法;介绍了研究的方法以及田野调查的实施和文章术语和符号的使用;介绍了田野调查的实现,主要是介绍田野调查获取的资料,以及调查设备的型号。第二部分是介绍了六个方言点的音系特征并对方言点的音系特征进行了分析说明。每个方言点的声韵调部分都做了详细的表格,以便更加清晰地查看和对比各个方言点声韵特征。经过对比分析,本人此次调查的六个汉语方言点有如下几个类型的音系特征:(1)南江镇声母分平翘、分尖团,声调入归阳平;(2)笔山镇声母不分平翘不分尖团,声调入声独立;(3)东榆镇、下两镇、上两镇和江口镇声母不分平翘不分尖团,声调入归阳平。另外,本人将各个方言点的声韵配合表放置在论文的附录部分。第三部分是将六个方言点与“湖广话”为代表的成都话和“南路话”为代表的崇州话做声韵调的对比分析,分析发现巴中地区的方言与“湖广话”和“南路话”都存在联系,与“湖广话”更加相似。第四部分是对六汉语方言点做内部的明显语音特征的分析,分析解释了各个语音现象。对于巴中地区特殊的语音现象也单独列出。第五部分是分析巴中地区方言与《蜀语》音系的对应关系。从分析中得知,巴中地区的方言其实具有存古的特质,比如笔山镇非组和晓组是完全不会相混的,入声保留,独立成调;东榆镇下两镇声母分平翘分尖团等等,这都是继承《蜀语》音系而来,这些都是巴中地区方言的更古老的层次,而笔山镇和南江镇声母不分平翘不分尖团则又是受到了“湖广话”的影响,是巴中地区方言新近的层次。第六部分是结语,总结了本人此次调查整理分析的成果。个人此次的田野调查其实是在前几位研究生对巴中地区做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迄今为止,是对巴中地区整个研究成果的一个补充和完善,也有一定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