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历过陶器、青铜器、漆器三个时代后,瓷器的使用在唐代开始更为普及,形成了白瓷以河北邢窑、定窑,河南巩义窑为代表,青瓷以浙江越窑、瓯窑、婺州窑,江西洪州窑,安徽寿州窑,湖南岳州窑为代表的“南青北白”的局面,瓷业迅速发展。四川邛窑、湖南长沙窑属南方青瓷系统,却因不同于其他青瓷系窑口的彩绘瓷在唐代陶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邛窑窑址位于今四川省邛崃市,始于南北朝到宋时衰落,代表了古蜀地区瓷业的发展水平。长沙窑窑址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创烧于初唐,至五代逐渐衰落,是唐代南方的重要窑场。两窑器物以釉下彩绘瓷器最具代表,器物种类、器形、纹饰等多有相似,同在唐代成功创烧了高温铜红彩,并掌握了当时在各窑场之间具有独创性的乳浊绿釉烧造技术。因此,两窑的相互关系对研究理解两窑瓷器烧造情况、器物特征及古四川、古湖南地区瓷窑的相互关系与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试通过两窑历史文化背景、器物特征、制瓷工艺几个方面的比较研究,分析两窑在这些方面的具体差异,厘清二者的异同,并尝试探索造成这种相互影响关系的原因,肯定两窑的联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