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网络欺负受到公众和研究者的重视。国外研究学者Barlett等根据网络欺负研究缺乏心理学理论基础,参考一般攻击模型和一般学习模型,指出了一些影响网络欺负特有的情境因素,并且检验了这些因素对于网络欺负的影响。本文研究采用网络欺负量表和集体自尊量表测验了525名大学生,根据测验的数据进行了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经过一系列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本文最终基于一般攻击模型和一般学习模型理论基础,结合影响网络欺负的情境因素,建立了集体自尊对网络欺负的影响模型。基于该模型,发现集体自尊中的群体外他人看法、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身份认同作为个人心理因素对于网络欺负具有负效应;匿名性、强度差异和社会强化作为网络欺负特有的情境因素完全中介了集体自尊对于网络欺负的负效应;集体自尊作为个人心理因素可以抑制网络欺负的发生;模型认为一般攻击模型和一般学习模型作为网络欺负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可行的。此外,本文研究还用性别、家庭居住地和年级作为自变量考察其对于网络欺负的影响,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性别方面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男性大学生的网络欺负倾向性非常显著地强于女性大学生的网络欺负倾向性;在家庭居住地方面也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家庭居住地为城市的大学生的网络欺负倾向性非常显著地强于家庭居住地为农村的大学生;而在年级方面,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网络欺负倾向并没有显著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