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脏泵控制策略研究

来源 :内蒙古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yuemengxi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心血管类疾病也日渐蔓延,其中心力衰竭是最为严重的一类。治疗晚期心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心脏移植或心室辅助。鉴于自然心脏供体数量远远小于其需求量,各类心室辅助装置得以快速发展。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北京工业大学研制的新一代分体式人工心脏泵,其泵本体被植入升主动脉,直接与左心室连通,辅助泵血渠道与自然心脏工作机制相同,泵动力设备及控制设备置于体外,通过磁耦合方式为泵体提供能量。这种分体式设计在取消经皮导线,减少术后感染问题的同时,也给控制策略的制定带来难度。仅基于泵电机参数的恒转速控制策略并不能实时满足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灌注需求,结合生理参数且不过度依赖人工心脏泵数学模型的智能控制策略才是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共提出三种人工心脏泵控制策略:基于心率的RBF-PD控制、基于心率的RBF神经网络滑模变结构控制、基于心室功的搏动性辅助控制策略,具体如下:  (1)对人体血液循环系统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人体血液循环机制,自然心脏工作机制,找出心率、心动周期、心输出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左心室-体动脉系统优化耦合模型,得到一个心动周期内主动脉压力和血流量变化曲线,为人工心脏泵搏动性辅助控制策略的制定奠定生理基础;  (2)对人工心脏泵的研究。主要涉及分体式人工心脏泵在医学理论上的结构优势及其工作原理,建立人工心脏泵动力系统模型,得到动力系统动态方程,通过实验方法找出人工心脏泵流体力学特性,得到泵体出口压力、流量与人工心脏泵电机转速之间的关系;  (3)制定人工心脏泵控制策略。为了实时满足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灌注需求,达到与自然心脏相符的心室辅助水平,人工心脏泵控制策略以心率这一最能反映心脏健康状态的生理参数为给定信号,实现以下控制算法设计:  1)RBF神经网络PD控制。将有无限逼近特性的RBF神经网络与实现简单的PD控制相结合,其中PD参数以向量形式加入到神经网络的控制律中,又根据Lyapunov稳定性定律针对神经网络权值设计自适应律,实现对人工心脏泵未知函数部分的自适应逼近。此法使PD控制突破传统应用范围,对人工心脏泵电机转速实现有效控制。仿真结果:转速最小稳态误差28rpm,最小调节时间为0.45s。  2)RBF神经网络滑模控制。采用不依赖人工心脏泵数学模型的滑模控制算法,再综合具有无限逼近特性的RBF神经网络设计控制器,其中神经网络的输出作为滑模切换函数导数的一项,进行稳定性分析,并应用神经网络最小参数学习法设计自适应律,加速神经网络权值调整速率。此算法与RBF-PD控制相比,具有更优越的动静态性能,仿真结果:转速最大稳态误差0.5rpm,最大调节时间0.23s;血流量最小相对误差0.43%。  3)心室功搏动辅助控制策略。根据左心室-体动脉系统优化耦合模型中的主动脉压力及流量波形得到心室功理论曲线,处理相关实验数据得到泵电机转速与功率的关系,通过调制符合心动周期的周期性转速实现泵功率控制。该策略综合血流量、压力两项生理指标,有效实现血流的搏动性辅助,为机体提供符合自然生理的优越血流,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心脏恢复功能,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电力系统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变电站监控系统在电力系统的监控过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就对作为变电站监控系统中数据通信
摄像机标定是计算机视觉中获取物体空间信息的前提,是三维重建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也是立体视觉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定结果的好坏影响着三维测量的精度和三维重建的结果
无刷直流电动机(Brushless DC Motor,以下简称BLDCM)以其自身结构简单、调速范围广、扭矩大、噪声低、可靠性性能优良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等领域,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稳、准、快特性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本文首先结合国内外关于研究无刷直流电动机文献资料,介绍无刷直流电动机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从研究对象自身机械结构、运动原理方面入手,采用SVPWM控制
现如今,清洁能源的利用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太阳能作为分布范围最广的清洁能源首当其冲,如何高效的利用太阳能是太阳能领域研究的主要方向。热泵作为一种有效提升能量利用效率
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将构建自动控制方案的重点放在了调节与控制方法的探讨上,而忽略了对传感器信号质量的关注。但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传感器信号的分辨率至少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都出现了多电机传动系统。对多电机传动系统的研究主要是为了提高多电机传动系统的动静态性能,满足生产过程对多电机同步精度的要求,因此对多电机同步控制策略的研究越来越重要。本文采用的方法是将传统主从控制策略加以改进,利用模糊PID控制器来优化控制参数,达到多电机同步运行的目的。本文首先分析了多电机同步控制的研究意义及同步控制策略的发展,确定了基于模糊PID控制器
从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诞生以来,机器人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而且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智能化、模块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人们
为了解决环境和能源之间日益凸显的矛盾,寻求一种清洁型能源刻不容缓,光伏发电毫无疑问是其中之一。本文采用的就是光伏分布式发电技术,但在光伏发电的应用过程中,光伏电源大量接入配电网对配电产生的较大冲击制约了其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微电网技术,其中光伏电源是通过电力电子接口接入配电网,该方法增强了分布式发电的灵活性,但与传统发电机系统相比较,增加了系统功率平衡和频率稳定控制的难度。本文以光伏发电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