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典故是语言的精华,文章常常因为典故的恰当使用而增色。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典故,这些典故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根植于特有文化的典故在跨文化翻译中存在一些难以跨越的障碍。这是因为典故的内涵并非显而易见,只有处于同一文化中的读者才能顺利地理解典故的隐含意义。典故的隐含意义,即典故的语用隐含,是指典故在具体的文本使用中所产生的比喻义﹑外延义及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含义。因此向目的语读者传达文本中典故的语用隐含意义就成为典故翻译的核心问题。本论文将从语用隐含传达的角度对英汉典故互译的各种可行性策略进行系统的研究。全文分为下列五章。第一章是引言,简述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本论文的整体框架。第二章主要阐述典故的定义、来源、特点和形式,目的是指出典故与文化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第三章讨论语用隐含问题。对语用隐含意义传达的两个不同观点进行比较。钱冠连教授认为原文的语用隐含应该不予明示。他从文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一旦原文的含蓄在译文中得到明示或取消,就丧失了文本的文学性。何自然教授持相反观点,他认为原文的隐含在译文中应该得到显现,以帮助译语读者克服文化障碍。这两种观点各有利弊。本文作者认为这两种观点的辩证统一为典故语用隐含的传达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典故翻译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传播,因此作为文化翻译主要理论之一的归化/异化理论可以成为典故翻译的指导理论。本文作者认为在英汉典故互译中应当以异化翻译为主,归化翻译为辅。因为异化翻译不仅有助于将外国文化真实地展现给中国读者,而且有助于向海外传播我国的灿烂文化。第四章是本论文的主要部分,系统地探讨英汉典故互译的遵循原则和具体策略。英汉典故互译应该遵循“文化传真”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译者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文文化的原汁原味。其具体翻译策略是直译、语境补充法、加注法、替换法、解释法、重建法、保留法和取消法。本章还通过大量译例对上述策略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第五章是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概括。通过对这些策略的研究,希望对全球化时代文化的更好传播,带来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