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希望水平和家庭功能的状况,并进一步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希望水平、家庭功能的关系,为医护人员有针对性的制定健康教育,提供心理支持、提高其希望水平以及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8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210例作为调查对象。分别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自我效能量表、APGAR家庭功能评估量表、Herth希望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患者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问卷200份,有效率为95.24%。采用SPSSl7.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结果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2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在37~78分之间,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平均为58.51士9.85分,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四个维度条目平均分由高至低依次为伙伴关系、执行自我护理、问题解决、情绪处理。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希望水平2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希望水平平均得分为(34.96±4.60)分,最低分13分,最高分45分。所有患者的整体希望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低等希望水平组4例,占2%;中等希望水平组38例;占19%,高等希望水平组158例,占79%。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功能2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4例(2%)家庭功能严重障碍;38例(19%)家庭功能中度障碍;158例(79%)家庭功能良好,总体家庭功能良好。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家庭月人均收入、医保方式、透析年限等因素对自我管理行为对各维度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性别、民族、有无子女、婚姻状况、是否在业、不同原发病、透析频率,有无并发症的患者在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与希望水平的相关性希望水平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各维度成正相关(r=0.422、0.356、0.300、0.325、0.394,P<0.01);患者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T)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呈正相关(r=0.332、0.347、0.225、0.231、0.286,P<0.01);患者对采取积极行动的态度(P)与自我管理各维度均呈正相关(r=0.459、0.369、0.365、0.320、0.413,P<0.01);患者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的态度(I)与自我管理各维度均呈正相关(r=0.293、0.197、0.182、0.282、0.311,P<0.01)。6.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功能、希望水平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各维度得分与家庭功能的得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自我管理行为的各个维度与家庭功能得分呈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67、0.278、0.256、0.314、0.293,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希望水平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家庭功能的得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希望水平的各个维度与家庭功能得分呈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545、0.501、0.542、0.366。7.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家庭功能、希望水平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希望水平、与家庭功能关系密切,自我管理行为状况不理想,有待提高。希望水平与自我管理行为、家庭功能与自我管理行为以及希望水平与家庭功能均呈正相关。因此,护士应该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避免消极心理,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及早发现家庭功能中存在的问题,使患者获得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家庭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同时为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