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的法律机制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a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长制”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力求化解我国目前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困境,它的出现给我国水环境治理的理念带来了变革,也从机制上改变了原有的水资源管理体制。针对“河长制”这种新的管理模式的法律机制的研究能够促进水资源管理模式的改进。从政策与立法的角度探求“河长制”的缘起和相关的立法基础,并依据政策和立法内容讨论“河长制”的实施主体和内容,即河长的权力和责任的具体规定。运用整体性治理的理念阐述了“河长制”对我国水环境治理观念产生的影响及变革,“河长制”的出现就是要解决我国河湖行政执法碎片化的现象,从实质上看就是要把部门分割利益转变为政府整体利益,从分散走向集中,在法律上实现整体性治理。结合“河长制”的政策、立法及地方立法实践对“河长制”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整合研究,依据此内容对“河长制”自身蕴含的法律机制进行归纳和总结,最终落脚于河长制的协调机制、考核问责机制及监督机制等三个层面的法律机制。结合江苏、贵州和湖南三个省份“河长制”运行的困境,总结存在的问题有:河长的职权过大且行使不当、考核问责主体和对象模糊以及行政机关监督的缺位等。针对“河长制”的现行法律机制,分别从协调机制、考核问责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协调机制上,要适度分散河长职权并规范其行政许可权的行使;考核问责机制上,要构建完善的治理责任体系,强化考核问责主体、对象和内容;监督机制上,围绕行政内部机关和专门机关来开展监督主体的设置。
其他文献
近年来,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交通运输业的大力发展、工业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导致了大气中的氮、硫浓度增加,过量的氮、硫沉降已经产生了诸多生态问题,并且引起了国内外学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闪烁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使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构建课堂教学舞台。结合高效课堂改革,我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一、激发情感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目的:尽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已经成为治疗食管早癌的主要方法,但食管大面积病变术后狭窄的难题却不容忽视,尤其是食管全环周ESD后狭窄的发生率几乎为100%,标准的预防体系尚未建立。本研究使用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防治食管良性狭窄,探讨其临床上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分为二部分。1.前瞻性的纳入我中心食管ESD术后黏膜缺损≥5/6环周且长度不超过100mm,并使用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预防术
常见到一些教师在学生考试时,一看试卷,不禁高兴得手舞足蹈,指着试卷告诉同事:“这个题目昨天复习时讲了,那个题目前天练习时做过……”如数家珍,兴奋异常。批好试卷后,发现有很多同学还是错了,于是,傻了,进而摇头叹息。这个现象,每次考试时都有,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一、原因  有很多老师,把上课给学生讲解题目,看成是把解题方法和解题结果“告诉”学生。试想,你在课堂上“告诉”学生的解题方法、解题结果多少
品德与社会是促进学生良好审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课程,设计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材教学内容设置,还要贴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教学活动,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融入到课程始终,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成为蕴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沃土。  一、创设教学情境,启动核心价值观认知思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都是对我们平时思想行为的重要规范。教
首次应用核荧光染料Hoechst33258观察了灰花纹鹅膏(Amanita fuliginea)担子核行为及染色体数目.由于该染料特异性的与核DNA结合,因此排除了染色体观察时常规苏木精或Giemsa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