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并购动因解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e521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并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为活跃的企业活动,许多企业通过并购迅速成长,或是由中小企业发展成为行业的领先者,或是原来的行业龙头通过并购顺利进入其他的行业,又或是大型跨国企业得以在别的国家延续它的经济统治地位,诸如此类。一个国家、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在大规模的并购活动的推动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化着。 我国的企业并购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虽然只有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但却经历了从形式到实质上的完整的变迁过程。从最初完全由政府主宰的以“扭亏扶贫”为目的的混合兼并为主,发展到经济利益驱动下企业自主运作的横向、纵向兼并为主的并购活动。与此同时,并购总体规模也有了几何级数的增长,由1989年的约20亿元人民币膨胀到2003年的逾300亿美元的巨大规模,并且出现了规模庞大的并购个案。在我国企业并购如此迅速地成长的背后,必定有强大的动力在推动着。本文就力图从并购发起企业的角度,探讨企业进行并购活动的动因。 本文第一章对一些与并购相关的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首先主要利用我国法律中的相关规定区分了兼并、合并、收购三个意思相近容易混淆的概念,提出用“并购”统一指代三者。其次通过概念阐述和案例说明对并购的三大类型:横向、纵向和混合并购进行了严格区分。最后对并购的其他分类方式和支付方式作了简要说明。 在第二章中,笔者详细地介绍了西方在并购理论方面的主要学术流派,主要是基于:一方面西方的并购实践历史悠久,相关的并购理论也发展的相当成熟,另一方面我国学者研究并购问题大都以西方并购理论为基础。本文也将以这些理论作为主要理论基础。另外也对我国学者的主要研究成果作了简单的介绍。 由于西方在政治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和我国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完全照搬西方理论显然是难以解释我国的并购实践。要提出我国企业并购动因的有效解释,就必须考察我国企业并购的独特之处。本文的第三章对中美两国的并购发展历程作了比较,并在第四章中对我国企业所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笔者总结出了我国企业并购的若干主要特点,为下文正式提出并购动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经过了前面章节的充分分析之后,笔者在第五章提出了我国企业并购的主流动因:获取稀缺资源、追求规模经济。其中“获得稀缺资源”动因可进一步细分为拓宽融资渠道、取得核心技术和进入垄断资源行业三种类型。“追求规模经济”动因也可从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此外,笔者还提出了非主流动因:保障和扩大控制权收益、利用虚假重组投机获利和利用优惠政策。
其他文献
"蓝海市场"是农行业务发展的主战场,"蓝海泛红"是县域金融竞争的新特征。文章提出服务"三农"、提升县域支行竞争力的重点是要不断强化客户建设、产品建设、渠道建设、机制建
弗莱德曼给了建筑自由,也给了使用者自由。他让建筑工人按自己喜欢的外型建设,把内部空间留出来让居住者自己设计。他把最大限度的自由留给了众人,但大家开始无所适从。弗莱
盈亏平衡分析是以变动成本为基础,对企业的产销量、销售收入、成本、利润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种经济分析技术。它有助于管理者认识和把握产品价格、业务量、成本、产品销售组合间
对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光化学柱后衍生法测定花生酱中黄曲霉毒素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建立数学模型,对检测中的各种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估和计算合成,找出影响测量不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西部边远地区高校大学生在消费行为、消费特征、消费观念等方面不仅受到当代大学生主流消费意识的影响,还受到地域条件和自身消费能力的限制。对
李登辉在台湾执政的12年,是国民党历史上永远的伤痕,因为他一手打造了国民党三次分裂,并最终导致了国民党2000年的“总统”大选失败,从而拱手把政权交给了民进党。本文运用综合分
管理诊断方案作为企业管理诊断中的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反映了企业诊断的成效,直接影响到企业诊断效果。但是,由于传统的企业管理诊断缺乏优秀的诊断方法和指导思想,难以取得良好的
村庄精英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能够形成对村庄的带动性力量。通过对樟村个案的考察,村民成长为精英是其自主性扩展的结果,也是多元权威杂糅互构的过程。不过,应
经营管理孕育评价,评价促进经营管理。科学、合理而系统、及时地评价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状况,是正确进行银行经营决策和过程控制的重要方式与基本依据。伴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和科学
胜任素质模型是在人员评估方面有着广泛用途的方法,将其引入到公安情报人员评估工作中,可以更加科学地建立评估指标,通过知识、专业技能、社会角色要求、心理素质、能力共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