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化进程地区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haixiong1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化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因此地区经济差异问题就转变为地区工业化差异问题。缩小地区工业化差异对缩小地区经济差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工业化进程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影响因素构成和内在机制也趋于复杂化,所以有必要研究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因素,这有利于国家制定区域政策,促进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本文按照钱纳里标准,采用人均GDP、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化率几个衡量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1985-2010年中国各地区工业化进程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整体工业化已经步入了中期阶段并向后期阶段过渡,但是30个省市工业化进程步调不一,参差不齐:北京、上海、天津三个地区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浙江、江苏、广东、辽宁、福建、内蒙古、山东进入工业化后期;而甘肃、云南、贵州三个地区才进入工业化初期后半阶段。东部地区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中部和西部才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所以中国区域工业化进程差异较大。本文还利用1997-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从市场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本水平、投资水平、产业集聚、技术进步等几个主要影响因素对中国工业化进程差异原因进行量化分析解释,结果发现市场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本水平、投资水平对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很显著。对中国整体工业化进程影响最大的是市场化程度,其次是投资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人力资本水平,而产业集聚和技术进步对工业化进程影响不显著;对中国东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影响最大的是市场化程度,其次是人力资本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投资;对中国中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影响最大的是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化程度和投资,其次是人力资本水平;对中国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影响最大的是投资和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化程度,其次是人力资本水平,而对外开放度对中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影响均不显著。可见中国东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主要是通过非公有制经济工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来促进的,而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的推进主要靠投资财政扶持。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认为这些结论对于缩小地区工业化进程差异与经济差异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资源诅咒”成为研究自然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较为主流的观点,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自Auty以来的许多经济学家,或是对“资源诅咒”陷阱的形成机理进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出租车,随后该行业迅速发展壮大,保证了城市公共交通的有效运行,成为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交通工具。与此同时,出租车行业在发展中也
实际汇率被视作开放经济中重要的相对价格之一,它在一国经济的发展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重要涉外经济变量的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也在随着经济全球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值效应、规模效应、盈利效应、投资效应、应计异象等影响股票收益率的现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相关的股票收益率理论也得以不断完善。其中,三因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