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心理学研究中,作为自我的核心命题之一的自尊一直是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关注的热点,由于十多年前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提出,有关内隐自尊的研究也成了人格心理学研究和焦点。但是以往的有关内隐自尊的研究大多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展开的,这种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是否适用于中国集体主义文化下的群体是有待商榷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收集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效价词,以此作为内隐联想测验的测验材料,进而探索文化对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之间的关系影响,以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自尊有关的内容效度(定义)、测量等作了简短的回顾和陈述;第二部分则是对内隐自尊概念的提出、测量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第三部分则在第二部分研究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所欲研究的问题;第四部分则是针对第三部分所提出的问题展开的三个子研究: 鉴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研究一通过开放式问卷和等级评定问卷等方式收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效价词作为内隐测验的材料。同时通过IAT范式和自陈式问卷的方法考查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东西方文化效价词对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文化下的效价词所激发的内隐自尊比西方文化下的效价词所激发的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之间的相关更高,表明中国文化下的效价词更适合作为测量中国被试内隐自尊的测验材料;文中还比较分析了内隐自尊的两种赋值方法对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之间关系的影响,发现在比率D值赋值法下得到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之间的相关要高于在D值赋值法下所得到的二者之间的相关。结论:(1)对于中国被试而言,使用东方文化下的效价词编制的内隐自尊测验的效度更高;(2)比率D值赋值法优于D值赋值法。 研究二也通过AT范式和自陈式问卷的方法考查了文化倾向性对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之间的关系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高个人主义组中,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之间存在显著或是边缘的相关,而在低个人主义组中,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之间的相关却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进一步地分析发现被试的个人主义倾向在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RSE、CSE)之间起着调节作用。结论:个人主义文化倾向调节着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RSE、CSE)之间的相关。 研究三通过内隐联想测验和自陈式报告测验的方法测量了大学生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以及主观幸福感,以探讨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1)内隐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2)外显自尊能显著地预测主观幸福感。(3)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交互作用能够显著地预测主观幸福感指标中的生活满意度,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内隐自尊高分组中,外显自尊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而在内隐自尊低分组中,外显自尊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在外显自尊高分组中,内隐自尊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方向为正向(虽然在有些条件下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而在外显自尊低分组中,内隐自尊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方向为负向(虽然在有些条件下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第四部分则是结合以上三个研究主要讨论了影响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之间相关的因素,同时进一步探讨了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一致与否所蕴含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