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铝形态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Al3+水解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聚合形态和它们的演变历程,通过解析聚铝晶体结构了解各种聚铝形态的存在和确切结构是铝形态研究倍受重视最值信赖最具说服力的研究方法。因此,设法得到并解析更多聚铝形态的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研究聚合溴化铝和聚合硝酸铝体系,以期获得更多更新的聚铝形态,甚至可以培养出单晶或得到纯品结晶,进而可用晶体学方法,解析其结构。本文采用湿渣法测绘了AlBr3-Al2O3-H2O三元体系75℃下的固液平衡相图,并在相图指导下成功制得了三种水解产物的结晶相,分别为溴化五聚铝(Al5Br3(OH)12·6H2O)、铝一溴一链(AlBr(OH)2·2H2O)和溴化铝四单(Al4(OH)6(H2O)12Br6·2Al(H2O)8Br3),其纯度分别为80.92%、99.68%和99.99%,并且采用了化学分析、粉末XRD物相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热分析等手段对前两种产物进行了表征。本文采用粉末衍射数据Rietveld从头计算法解析了产物铝一溴一链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此晶体为铝氧八面体彼此共棱连接形成了无限的Z字形一维链状结构。首次发现在聚铝形态中存在一维线状结构,为研究聚铝形态的形成和转化机理奠定了基础。本文合成了硝酸铝十三单晶并解析了其结构。其聚阳离子结构和本课题组曾得到的P-Al13盐酸盐和碘化物结晶的聚阳离子结构相似,是在7个铝氧八面体共棱连接形成的平板外缘上下交替共顶悬挂6个铝氧八面体而成,且外挂六个铝氧八面体平均向内翻转26.21°。虽然也形成翘着“前脚”和“尾巴”的“类龟式”结构,但其翻转角度相对于P-Al13盐酸盐(21。)和碘化物(23.6°)明显变大。硝酸聚十三铝结构的确定,进一步证明了“板挂式”结构Al13存在的普遍性,也为晶体学数据库增加了新成员。此外,本文将P-Al13溶液的27Al-NMR谱图中出现的共振峰进行了明确的归属,并给出了随着P-Al13溶液浓度的增大,P-Al13向碱化度更高的K-Al13的转化规律以及能够转化为K-Al13的pH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