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在中国,交通部的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因驾驶员酒后驾车所导致的交通事故平均每年有25万余起,造成约5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13亿。而造成人员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酒后驾驶已经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甚至杜绝酒后驾驶现象,减少因酒后驾驶导致的生命及财产损失,2004年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加大了对酒后驾驶行为的惩罚力度;2011年5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其将“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列入刑法惩治的对象;交通等部门加强了对酒后驾驶行为的查处力度;同时整个社会所营造出的“酒后不驾车”的舆论氛围亦愈来愈浓厚,上述因素均为一个行业——酒后代驾的产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国最早的代驾服务于2004年出现在北京,然而,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其仍然犹如一个“新生儿”,存在着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且没有形成规范统一的市场。究其原因,首先,在行业主体方面,目前代驾行业缺少相应的市场准入标准,行业主体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其次,在行业和市场监管及法律规范上,对于酒后代驾,我国既没有明确相应的监管部门,同时缺少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另外,由于法律的滞后性,对于酒后代驾所涉及主体间法律关系的性质及发生交通事故后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主体等问题,我国法律并未作出相关规定。当实践中发生酒后代驾纠纷时,司法缺少准绳、调解缺少依据,纠纷解决步入无所适从的窘境。基于上述原因,酒后代驾难以取得社会大众的信任,人们对其充满担心和疑虑从而“望而却步”,抑制了本该如火如荼的酒后代驾行业的发展壮大。基于此,本文作者试图通过文献研究及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类型酒后代驾中代驾所涉及主体间法律关系的性质及发生交通事故后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酒后代驾行业规制及法律规制的拙见。本文共分为四章:第1章绪论,简要阐述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结构和研究方法。第2章酒后代驾行业探析及基本理论。主要概括了酒后代驾行业概况及法律规范现状,指出了酒后代驾在行业及法律规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阐述了酒后代驾的概念、类型以及所涉及主体间的基本权利义务关系,为下文的撰写夯实理论基础。第3章不同类型酒后代驾案例及法律问题分析。这一章主要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析了私人代驾、专业公司代驾及酒店等服务机构提供代驾等不同代驾类型下,代驾所涉及主体间的法律关系以及相关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问题。第4章酒后代驾行业及法律规制建议。作者基于上文的研究,同时借鉴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相关经验,对我国酒后代驾行业及法律规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