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篮球运动作为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项目中较为普及的一个运动项目,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普遍重视,篮球运动的课余训练和竞赛工作已经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山西省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状况,篮球运动的开展与其他省市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作为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的学校课余训练和竞赛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山西省篮球运动的全面发展。所以,本文在文献资料查阅的基础上,通过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个案研究、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中学课余篮球训练与竞赛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探究制约山西省中学篮球课余训练和竞赛存在问题,尝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省中学课余篮球训练的制度不健全,小、中、大运动员的人才流动渠道不畅。山西省中学篮球运动员的主要来源是以普通学生自己推荐为主,特招生、免试保送的运动员所占比例较小;学生参加训练的动机单纯以追求进入大学为主(体育教育专业)。2、参加训练的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普遍认为参加训练会影响文化课学习,学校对运动员因为训练比赛所耽误的课程所采取的措施不够。3、山西省中学篮球教练员年龄结构合理,学历水平较高,但教练员自身的运动水平较低;教练员对训练的目标、任务、态度等方面认识不足,责任心相对较低;短期行为和功利思想严重;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对科研的关注程度较低。4、山西省中学课余篮球训练的时间呈多样化态势,天训练时数和周训练频率相对较低;课余篮球训练的经费来源单一化,学生、教练员对场地器材的满意度较低,目标定位较功利。5、制约山西省中学课余篮球训练的社会因素,主要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家长支持态度较低,学校其它学科教师及班主任在高考的指挥棒影响下,表现出较高的不“支持”态度。6、山西省中学篮球竞赛时间安排较合理;参赛队伍相对较少,竞赛期间对教练员的管理较为松散,教练员临场指挥能力较差;参赛运动员资格混乱,比赛所表现出的技战术水平高低层次悬殊较大。7、参与山西省中学篮球裁判队伍水平较高,但来自全省各中学的裁判较少;竞赛经费不足,宣传力度不够,严重影响着中学篮球竞赛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1、营造课余篮球训练竞赛发展的社会氛围。2、端正指导思想,建立和完善学校课余篮球训练竞赛的政策法规。3、提高篮球教师业务水平,尊重教练员的劳动成果。4、正确处理好学习与训练的矛盾。5、充分利用假期进行强化训练与竞赛,检验、提高篮球技战术水平。6、中学篮球课余训练应该广开集资渠道,充分利用课余篮球竞赛的影响,扩大资金来源渠道,依靠社会力量改善学校课余篮球训练竞赛的条件,促进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7、健全篮球课余训练竞赛的管理体制,逐步完善篮球课余训练、竞赛培养人材的“一条龙”制度。8、加强篮球课余训练竞赛的科学研究。9、完善和改进裁判员队伍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