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温柔》中迪克堕落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77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经济飞速发展,一时间金钱至上,人们追崇享乐主义,沉醉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纷乱生活,菲茨杰拉德称这一时期为“爵士时代”。而作为“爵士时代”的“编年史家”和“桂冠诗人”,菲茨杰拉德的作品无一不带有二十年代的时代特征,也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夜色温柔》是菲茨杰拉德生前所完成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描述了一个出身中产阶级家庭的有为青年追求理想,但遭遇失败,最终堕落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迪克·戴弗的悲剧人生引人深思,本文试图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迪克堕落的原因,以及其悲惨人生给读者带来的启示。  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菲茨杰拉德及其作品《夜色温柔》以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第二章分析迪克生理需求的满足和安全需求的缺失,作为中产阶级的后代,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有保障,但是迪克与妮可的结合却使他慢慢依附沃伦家族,失去独立经济来源,缺乏来自财产和工作的安全感。第三章分析迪克缺少爱、归属感和尊重,以及这两个层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原因。迪克与妻子的特殊关系使他难以感受来自婚姻与家庭的爱,婚后的迪克步入上流社会,种种的格格不入使他缺乏归属感;上流社会人士的自我膨胀使得迪克缺少尊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迪克渐渐堕落。第四章分析最后一个层次一自我实现的需求。迪克婚姻失败,事业理想破灭,最终走向堕落,因而自我实现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第五章作为结论,迪克堕落的原因在于多个需求层次得不到满足,因而最终以悲剧收场。  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迪克的堕落为研究《夜色温柔》提供了新的视角,不仅加深了对菲式写作初衷的理解,而且进一步对其艺术成就进行研究。同时本文关注个人发展。人类的发展少不了对环境的依赖,社会不断满足人类的需求进而促进人的发展。对迪克堕落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人类自身需求,从而不断进步。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国际译学界发生了一场翻译理论研究趋向文化范畴的变革。众多因素被纳入翻译研究的范畴。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方兴未艾,相对而
在新时期所有的文学批评中女性主义批评具有独特的生命力。没有一种批评能够像它那样贴近生存本体论的关注。作为人类的一半——母亲、妻子、女儿,女性不但是女性自身说不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