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风险传染效应研究——基于GARCH-CoVaR模型的分析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同时,世界各国的业界以及学术界开始反思之前的风险预测和监控机制,认识到只注意单个或几个金融机构的风险是不够的,整个金融市场体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需要得到关注,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防止风险蔓延为目标,从全球的角度来评估,以防止金融系统的风险。  作为货币经营的金融中介机构管理,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期间起着一个重要的传播风险的中介作用。而我国商业银行由于相对严格的分离管理,金融体系发展并不完善,利率自由化程度不深等缘由,我国银行业相对独立于其他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结合受到我国资本一直以来的偏向性的保护,目前没有发生过较为严重的灾难性风险事件。在这样的环境下,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以上市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处于什么样的情况?风险传染效应是否存在?当银行业陷入困境时,对各银行风险的影响如何?而单个银行发生危机对整个银行体系的影响有多大?本文将结合商业银行的风险传染效应理论,研究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风险传染效应。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如下,作者首先阐述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大致讲解了本文的主要分析脉络及研究步骤;其次综述参考文献,了解国内外学者关于风险传染的研究和思想;接着分析了现有的模型理论大致介绍了GARCH模型和条件风险价值CoVaR的测量方法,并对本文所选择的数据做了简单的介绍;然后是本文最重要的实证分析,一是运用各种GARCH模型,比如GARCH、TARCH、EGARCH以及加入ARMA项的GARCH模型来比较条件风险价值的测算结果。观察哪一种GARCH模型更适合用于分析风险传染效应研究,同时分析各种计算方法对于条件风险价值的测算有何不同。二是通过条件风险价值CoVaR的测算,从而得到选取的样本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值的测算过程与结果,并对所得出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最后作者对本次研究进行总结论述,考究我国各上市商业银行对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的传染程度大小,分析哪些上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相对较大,当银行业陷入困境时对哪些上市商业银行的风险贡献程度相对较大,而这些上市商业银行是否存在一定的共性,将实证结果与现实意义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出一些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结论与建议。  本文选取的研究数据为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日收益率,这些商业银行如下所示:代表国有大型银行的中行、农行、工行、建行以及交行;代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代表城市商业银行的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选取其收盘价来计算出各商业银行的收益率,选取时间区段为2006年1月4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其中如果上市相对较晚的商业银行则采取其上市日作为时间起点。同时,选择wind银行指数作为整个银行业的指数。研究样本选取的时间段为2006年至2015年,在该段时间跨度内,发生的金融危机主要为美国次贷危机及欧洲债务危机为代表。时间跨度为10年包含了金融危机前,危机中和危机后三个阶段,数据较多具有较好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与其他文献不同的是,本文将利用基于不同GARCH模型计算的条件风险价值CoVaR,在抉择恰当的GARCH模型时,应该分为对称的GARCH模型、不对称的EGARCH模型以及不对称的TARCH模型三个方法来考虑,从而计算各种GARCH模型的拟合结果,对进行风险价值的测算以拟合结果最优的模型进行计算。由于金融时间序列存在两个特点,一方面是集聚性,另一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自相关性,基于上述两个特点,作者将通过运用ARMA模型即加入移动平均项或自回归项来检测GARCH模型中提高拟合优度是否进一步提高。大量研究表明,条件风险价值CoVaR测算结果的准确性会受到GARCH类模型的拟合优度的高低会的影响,基于该点因素的考虑,本文将选用不同的GARCH模型来进行拟合测算,从而选用拟合优度较高的模型来进行最终结果的估算,从而更为准确地度量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风险传染效应。故本文在抉择估算模型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国外学者对于商业银行风险传染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由于我国的上市商业银行受到相关制度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其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特殊的风险传染效应,目前国内对这一方面研究还未形成完善的研究体系,作者将通过研究当银行业陷入困境时对各商业银行风险传染效应和当各商业银行陷入困境时对整体银行业的风险传染效应,故该双向风险传染效应的研究视角较为创新。  本文主要通过基于不同GARCH模型计算的风险溢出值%CoVaR,度量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风险传染效应。研究表明,在选择模型时估算条件风险价值CoVaR需要通过拟合优度、显著程度来选择合适的GARCH模型进行估计,才能得到较为有效准确的结果,但是风险溢出值%CoVaR的大小与风险价值VaR基本无关;通过研究各银行的风险价值VaR计算结果,得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整体风险价值水平相对较高,股份制商业银行整体风险价值水平次之,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整体风险价值水平相对较低;通过分析当各银行发生风险时,对整体银行业的风险溢出价值ΔCoVaR结果,得出对于银行业的风险传染效应相对较大则的是那些市值相对较高(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商业银行;通过分析当各银行发生风险时,对整体银行业的风险溢出价值%CoVaR结果,得出在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中市值较高、利润水平相对较高的商业银行对银行业的风险传染效应也相对较大;通过分析当银行业发生风险时,研究各商业银行测算的风险价值结果,得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中市值较高、利润水平高的商业银行,银行业陷入危机时对其风险传染相对其他商业银行来说程度较小;通过分析当银行业发生风险时,研究各商业银行风险溢出价值测算结果,得出市值较高、利润水平较高的商业银行在抵御银行业整体风险传染效应上能力相对较强。而且,部分在其区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性银行经营方式相对灵活并能发挥自身经营特色拓展创新业务,从而拥有差异化优势,该类上市商业银行在抵御银行业风险传染效应上的能力甚至强于部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综上所述,根据本文相关结论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如下:其一,在研究风险传染效应方面条件风险价值CoVaR较风险价值VaR更优,风险价值VaR测度的只是各金融机构其本身的风险价值,而没有办法测度到在发生金融危机的情形下,各个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传染效应。在当下相关部门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监管日益重视的趋势中,风险传染效应的条件风险价值测算方法将是相关部门测度风险时,对比与风险价值VaR的更加合适的估算模型。其二,我国商业银行应发挥自身经营特色拓展创新业务,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现状不但造成商业银行之间的恶性争夺,并且造成我国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作用不能完全发挥出来,特别是由于这些同质恶性竞争又进一步增加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传染效应。故商业银行应改变当下的现状,而发挥其自身经营特色拓展创新业务拥有差异化优势是比较好的一个改善渠道。其三,监管部门应完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制度环境,包含法律环境、信息披露环境以及会计制度环境三个方面,对于违反信息披露法规或者造成银行危机的相关负责人处以严厉的处罚来完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相关制度环境。其四,根据不同商业银行风险传染效应的不同,对待其监管应有所区别,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陷入危机对银行业的风险传染效应相对较小,其资本结构及相应治理结构基本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形式,而且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权益和内部控制机制等基本上具备了客观的制度基础,作者可以按照银行业的资本要求管制一般原理来实施监管,而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而言,若国有独资的所有制不发生变化,那么,强化其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从而降低其风险传染则只能通过行政手段的干预。其五,建立健全我国商业银行陷入困境后的相应援助政策和退出机制,未来的目标应该是建立健全陷入困境商业银行的出售以及并购重组等相关政策制度,通过市场来决定陷入困境银行的价格,政府只需对购买方给予一定的补贴,鼓励购买方出资收购,从而降低陷入困境银行的风险传染。
其他文献
新股发行定价低于新股市场价值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国资本市场,理论上称之为IPO抑价,即新股发行价明显低于新股上市首日收盘价。新股发行定价被低估的程度称之为IPO抑价率,一般的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债券的种类越来越多。自2007年以来,我国公司债券在信用馈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伴随着发行规模急速扩大的同时,风险也随之而来。产能过剩不
本文以铜版纸从反倾销到被反补贴案例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了两个政策工具:反倾销和产业支持政策(补贴)——前者代表贸易政策,后者代表产业政策对铜版纸行业的各种影响。通过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