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于2014年秋季、2015年夏季和2015年冬季在黄渤海海域进行三个科考航次,对黄渤海浮游植物的沉降速率进行了调查研究。这些研究对于黄渤海海域碳循环过程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应用SETCOL方法对黄渤海海域浮游植物的沉降速率进行了研究,计算浮游植物优势物种的沉降速率,并估算浮游植物的碳沉降通量。研究发现,调查海域冬季浮游植物的沉降速率最高,其次是夏季,秋季浮游植物的沉降速率最低。2014年秋季,2015年夏季和2015年冬季黄渤海海域浮游植物的沉降速率分别介于-0.26~2.12 m d-1,-0.19~1.33 m d-1,0.01~1.49md-1,平均值分别为0.35±0.09md-1,0 45±0.10md-1,0.63±0.12md-1。相关性分析表明,由于黄渤海海域季节性环境变化较大,2014年秋季浮游植物沉降速率与磷酸盐和亚磷酸盐有显著相关性,2015年夏季浮游植物的沉降速率与温度、盐度和亚硝酸盐有显著相关性,2015年冬季浮游植物的沉降速率与温度有显著相关性。应用Utermohl方法对黄渤海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由硅藻和甲藻组成。2014年秋季和2015年冬季调查区域浮游植物群落硅藻占优势,2015年夏季调查区域浮游植物群落硅藻和甲藻优势度平分秋色。相关性分析表明,2014年秋季浮游植物优势类群硅藻的沉降速率和该类群的细胞等效直径有较高的相关性,但2015年夏季和冬季这种相关性不很明显。沉降通量方面,调查海域夏季浮游植物的沉降通量最高,其次是秋季,冬季浮游植物的沉降通量最低。三个季节,调查区域渤海和北黄海浮游植物沉降通量高于南黄海浮游植物沉降通量,且均呈近岸高于外海的趋势。2014年秋季,2015年夏季和2015年冬季黄渤海海域浮游植物碳沉降通量分别介于-0.002~184.82 mg C m-2 d-1,0.002~359.07 mg C n-2 d-1,0.02~4.70 mg C m-2 d-1,平均值分别为 15.73 mg Cm-2d-1,38.00 mg Cm-2d-1, 1.54 mg C m-2 d-1 。本研究表明,浮游植物沉降是碳从上层水体向下层水体输送的主要途径,为今后黄渤海海域的碳循环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