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5年1月1日,新股定价施行询价制度以来,新股上市一直是抑价发行。2009年6月10日,证监会推动新股发行制度进一步改革,淡化对新股定价(?)指导。其后,新股发行市盈率不断走高,并逐渐超出二级市场的承受能力,终于在2010年至2011年演变成新股的大面积破发现象。本文首先从新股破发现象入手,运用定性及定量的方法从多方面深入分析了新股破发的现状、原因及市场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如何导致新股破发。本文的研究主题是新股“破发潮”对一级市场IPO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的逻辑如下:(1)2009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证监会放开了对新股定价的行政指导。在市场约束机制并未到位情况下,新股发行的估值水平不断提高,超过了部分公司的内在价值,并导致了新股的破发。(2)新股破发现象反过来作用于一级市场新股定价机制,IPO的定价效率可能因此而得到提高。本文通过对比实证,考察新股“破发潮”前后IPO定价效率是否有显著提高来确定新股破发现象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选取了2005年至2009年间发行的新股作为破发前股票样本。选取了2010年至2011年间新发行股作为破发期股票样本。从绝对及相对IPO定价效率标准对破发前后IPO定价效率进行对比研究及分析。经本文研究发现,从IPO定价效率绝对标准来看,新股“破发潮”后IPO定价效率大幅提高。从相对标准来看,“破发潮”并未导致一级市场IPO定价效率的提高,但“破发潮”使IPO定价模型发生了积极有益的结构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