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中国各区域之间经济增长与贸易水平差距却在不断加大,这种反差值得我们深思。本文以中国各省国际贸易利益为切入点,利用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分析省级层面上国际贸易利益影响机制,揭示中国各省国际贸易利益差异乃至发展不平衡的深层原因。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科学制定相关政策,为各地区改善经济发展和贸易程度不平衡的现状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首先对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进行全面系统性的回顾,梳理出该类国际贸易利益的两大影响因素:产品种类和企业生产率变动。之后本文对现有中国国际贸易利益研究进行总结,提出可能的研究思路。在理论模型部分,本文借鉴Melitz(2003)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与Arkolakis et al(2008)的拓展,尝试利用宏观变量来衡量中国各省的生产率水平差异情况,并建立一个研究中国各省异质性企业国际贸易利益影响机制的模型。根据本文的推导,省级层面的异质性企业国际贸易利益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经济变量,即地区内贸比重、地区劳动力要素禀赋,企业市场进入成本和企业市场运营固定成本。在实证检验部分,本文利用2001年至2010年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以及固定效应模型对省级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因素进行验证。综合实证结果,本文发现地区内贸比重、劳动力要素禀赋和市场进入成本均对中国省级层面的国际贸易利益存在显著影响,符合理论预期;而企业市场运营成本则存在正向影响,表明在省级层面上“生产率效应”超过“挤出效应”。最后,本文对全文做出总结,并对导致中国各省获得的国际贸易利益影响因素差异进行解释,同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改善各地区国际贸易利益水平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