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油酸腐蚀是炼油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腐蚀形态,是当今石油炼制工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石油酸的腐蚀规律比较复杂,影响石油酸腐蚀的因素众多。首先,本文采取红外光谱和负离子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技术详细研究了D炼厂润滑油馏分和商用混合环烷酸中酸性组分的组成及分布,并利用激光显微拉曼光谱扫描经190℃和常温静态腐蚀后的钢片表面,比较相同酸值的不同石油酸模拟油腐蚀性差异。发现D石油酸腐蚀性更强的原因在于其酸性组分中芳香酸和烷基酚类含量较高。其次,在190℃下进行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石油酸静态腐蚀实验,并运用激光显微拉曼光谱技术、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真空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片进行微观分析。分析得出三种石油酸的腐蚀产物均含[α-Fe(OOH)]、Fe2O3和Fe3O4,腐蚀性强弱顺序为:苯甲酸>正辛酸>环已基乙酸。再次,本文还采用铁粉法考察了烷基酚类化合物对石油酸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影响不大,炼油过程中可暂不考虑其对设备腐蚀的影响。最后,通过改变油品中的含水量考察水对石油酸腐蚀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的存在会极大地增强石油酸的腐蚀性,尤其当油品酸值较高或芳香酸、脂肪酸的含量较高时,水分对石油酸的腐蚀性增强效果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