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整体经济社会水平不断提升,全国城镇化率逐渐增高,城镇的土地自中心城区不断向外围扩张,土地城镇化率整体越来越高,而农村人口能否保持与土地城镇化率同步,实现从农村真正转移至城镇并且顺利成为市民,在当前社会现状下已成为焦点问题。处于这样的背景下,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涉及到三农问题处理,涉及到城乡统筹发展,涉及到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涉及到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国家长治久安、长久生存。尽管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率较高,但普遍存在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是否同步的难题,如何更有效推动二者均衡发展已成为热点话题。本文在对城镇化理论、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内涵、协调相关理论梳理的前提下,通过对安徽省各市2010—2015年土地与人口城镇化相关数据的处理,重点探讨安徽省16个地级市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之间协调发展程度和对二者协调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具体来讲,首先结合文献研究方法,选取土地与人口城镇化指标,然后对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再根据多目标决策的思路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二者指标权重,最后根据已建立协调发展模型测定二者协调发展程度。根据测定结果,分别从整体趋势、空间和时间三个维度揭示安徽省及安徽省各地级市的土地与人口协调发展程度。最后通过规范研究法总结二者之间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再提出建议。通过上述理论和数据研究,本文结论如下:(1)安徽省2010—2015年16个地级市协调发展度介于中度失调衰退类和优质协调发展类之间,各市协调发展度差异明显,总体协调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合肥发展最好;(2)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的水平均不断增长,但存在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趋势;(3)皖中、皖南地区协调发展程度高于皖北,皖南地区土地城镇化率稍高,皖北地区人口城镇化率稍高,随着时间推移,差异在逐渐缩小;(4)2010—2015年各地市协调水平较高,发展水平上各市差异较大,总体递增趋势;(5)二元的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投资驱动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政府政策制度是影响二者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本文给出推动二者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推动农村人口市民化;(2)推动二元土地制度改革,规范建设用地市场;(3)调整产业布局和注重经济开放程度,兼顾城乡均衡发展;(4)政府加大政策制度扶持,促进城镇化中土地与人口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