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全基因组DNA芯片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jie_850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全球食物中毒的重要致病菌,1996后出现的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爆发,可能是由‘大流行菌群’引起。同本学者在2003年完成了副溶血性弧菌大流行菌株RIMD2210633的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基因芯片技术,针对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全球性副溶血性弧菌菌株进行基于芯片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以深入认识副溶血性弧菌基因组多态性和种群的系统发育。方法利用副溶血性弧菌全基因组序列,挑选出4770条基因,PCR扩增各基因并将PCR产物纯化,点样制备芯片。设计了两个质控杂交组合,采用双色荧光杂交策略,对芯片质量进行评价,并用PCR方法验证部分芯片结果。针对174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基于芯片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用原核表达系统构建副溶血性弧菌几种重要毒力相关基因的表达载体。结果成功的研制了一批副溶血性弧菌全基因组DNA芯片。经质量评价,发现芯片杂交与理论预期结果以及PCR验证结果完全一致,证明此芯片质量良好,可以用于后续的比较基因组杂交。建立了基于DNA芯片的副溶血性弧菌比较基因组学技术平台,建立了一套系统的芯片数据分析的标准方法。成功构建了六种重要毒力相关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为以后深入研究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机制打下物质基础。我们对174株菌的芯片数据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后,得到了174个菌株的种系结构图——最小生成树。174株菌被分为了5个群(C1至C5),每个群内的个体在种系发生和遗传学上彼此密切相关。C3和C4代表高毒的临床克隆株,而C5群和无毒的环境分离株高度相关。C2和C3分别组成了两个不同的克隆群——‘旧03:K6克隆群’和‘大流行菌群’。c3包括了所有经PCR验证为大流行菌株的39个菌株(trh~-,tdh~+和GS-PCR~+),C2则包括了12株1996前的旧03:K6菌株(trh~+,tdh和GS-PCR~-)。大流行菌群f,1996后‘新’03:K6和它的衍生菌株04:K68,O1:K25,01:KUT和06:K18)是由旧O3:K6克隆进化而来,进化过程包括toxRS/新序列的出现和基因组岛的逐步获得。研究还发现了介于大流行菌群和旧O3:K6克隆群之间的一个种系发育的‘中间型O3:K6进化枝’(trh~-,tdh~- and GS-PCR~+)。174株菌的差异组成的基因占全基因组总数的22%。结论通过大量菌株的基于芯片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获得了这些菌株的基因组成概况、种群结构和大流行菌群的进化史。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畜牧养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这一问题已成为今后畜牧养殖产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绿色畜牧养殖技术
目的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运用综合护理干预所取得疗效展开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前些日子去北京采访,到魏染胡同看了<京报>旧址,缅怀中国新闻史上最出名的记者之一邵飘萍.  胡同的路很窄,路边的民居都是有了年头的老房,每家院门前都能看到保存完好的门
具体分析了两个参数的自回归预测模型。通过分析数据源NLANR给出的真实网络流量数据,比较SCV和分组数的预测效果,以及对网络流量估计的影响。通过大量模拟实验和数据分析得出了
关注少年儿童的成长,是社区教育的目标之一,学习动机是推动、促进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社区教育中的教学活动需要关注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
在分析现有的AdHoc网络分布式信任方案基础上,使用双线性对技术提出一个基于身份的AdHoc网络密钥管理方案。该方案结合基于身份的密码学算法与分布式秘密共享算法将系统主密钥
陈大为以教学、研究、创作“三栖”的状态表明着他作为新生代意识的阐释者的地位,他往往以“先发制人”的理论、挑战的姿态去揭示抑制在现行文学秩序深层的盲视,又“后发制人”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