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作为一项近年来备受人们推崇的休闲体验活动,不仅填补了人们工作之余的空闲时光,同时抚慰了当今压力较大人群的焦躁心情,有助于心灵和身体的双重放松。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代表产业之一,为第三产业注入最灵活多变的一股血液,很大程度上影响辽宁省经济的发展水平,辽宁省各级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本文写作思路是:首先,参考有关文献,构建出评价辽宁省旅游业竞争力的模型,以及指标体系的科学筛选,其次,对辽宁省的整个旅游资源概况做详细分析,再次,对辽宁省旅游业竞争力做实证分析,分析影响辽宁省旅游业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最后,对辽宁省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对策及建议。本文涉及到的理论部分有竞争优势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旅游系统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以及区域经济理论等,以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针对性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性为原则,构建出评价辽宁省旅游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共设7个一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旅游环境竞争力、旅游交通竞争力、旅游经济竞争力等几个不同方面的旅游竞争力。一级指标下设有28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的具体数据可以通过2013和2014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直接获取或通过简单的计算间接获取,通过具体的指标数据对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仿真训练。BP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模型能够用来解决旅游业竞争力评价中信息量繁杂、指标信息不完整、指标过多、指标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等等难题,又可以解决评价过程中出现的主观性问题,因此,本文采用该模型来做辽宁省旅游业竞争力评价的实证部分分析模型。此外,基于对多篇文献的总结,笔者发现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经济预测分析领域的应用较多,因此在产业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该方法是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在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进行竞争力评价时,研究领域几乎集中在对银行、房地产业、城市经济等方面的研究,而对旅游业的研究相对较少。所以,本文选择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辽宁省旅游业竞争力做实证分析,利用训练好的模型来分析辽宁省旅游业竞争力在全国31个省市中的排名情况,并且对影响旅游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根据研究结果得出,辽宁省旅游业竞争力综合排名为全国11位,处中等偏上,但不在旅游强省行列之中。在此基础上对辽宁省旅游业整体水平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进而为提升辽宁省旅游业竞争力提供切实可行、能真正提升辽宁省旅游业实力的政策建议,以旅游业的发展来带动辽宁省整体经济的蓬勃发展,缩小辽宁省同国内旅游强省,例如广东省在旅游市场中的差距。当然,本文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首先,本文的指标体系构建是在参考其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的,且考虑到指标的可获得性,指标的评选具有一定的人为主观因素,会对实证研究的结果准确程度造成影响;其次,根据数据可获得性,选择28个基础指标进行评价,评价对象是辽宁省旅游业竞争力,可供训练的样本比较少,可能会造成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不适性,有待于后续研究的进一步优化。本文通过第五部分的实证分析,得出影响辽宁省旅游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以及星级饭店数量。从这几个关键因素角度出发,分析辽宁省旅游业在全国旅游市场的优势与劣势所在,深入挖掘辽宁省旅游业所拥有的潜在竞争力,联系现实特性,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建议,将现有的潜在竞争力转化为现实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全面提升辽宁省旅游业竞争力,把辽宁省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真正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