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回顾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形成,以及文献研究,其中重点研究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分析我国1470 家上市公司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对于财务绩效的影响,特别的,本文还按行业进行了分组比较。研究发现,每股股利、所得税占营业收入比重与EPS 显著正相关,表明我国企业对股东与政府承担的社会责任最强;
支付员工工资现金流占营业收入比重与EPS 显著负相关,与预期相反,而在分组比较中,这一变量基本不显著,表明企业对员工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并不深刻,从而忽略这方面的社会责任;应付账款所占比重与财务绩效正相关且显著,这也与预期相反,在分组比较中,这一变量基本不显著,反映了企业对供应商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认知度不高,相反的还损害供应商利益,因此难以反映出这块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利息保障倍数与资产负债率对EPS 的影响并不显著,分行业研究发现大部分行业中,这两个或其中的一个指标显著。在部分的行业中,我国企业通过控制债务风险,对债权人能够尽到社会责任,从而对EPS 产生影响;但在全部的上市公司中,依然存在着部分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侵害的问题,因此使得整体公司的回归效果并不显著。总体来讲,国内企业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薄弱,多数企业对如何承担社会责任依然不了解,本文建议政府应发挥其号召力,尽快召集学界与业界的人士,结合双方的力量共同针对中国的国情制定官方的企业社会责任纲领,完善信息披露、奖惩等制度,让国内企业有遵循的依据,加速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促进社会的整体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