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分析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a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写作目的和意义: 资产重组的资本经营日益成为优化存量资产与调整增量配置的手段。在中国证券市场的资产重组浪潮中,四川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基本上可以代表我国上市公司的普遍情况,其中不乏紧密结合省情的创新之作。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重心向西部转移,如何开发利用上市公司这种稀缺资源,防范资产重组所带来的风险应为四川各界所关注。因此,我们应从更高层次、从整体角度来审视四川地区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问题,以推动四川经济的发展。二、文章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本文首先剖析了四川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动因,接着分析四川省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基本情况,进而根据四川省上市公司在资产重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四川上市公司进一步资产重组的思路和构想。 三、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观点: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文章第一部分剖析了四川省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深层次原因。指出上市公司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资源,也是重要的资源配置手段。然而,四川省上市公司中存在着“壳资源化”的现象:产业结构不合理,规模偏小,无法形成市场竞争优势,经营业绩两级分化,逐年下降,主营暗淡,很多上市公司并没有成为足以带动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也没有形成必要的优势产业,不能全面发挥应有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多地只体现出“壳资源”的价值。而不同形态的资产,因其在不同制度安排下的存在方式及运动过程(即所谓的“资产壳”)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收益性、风险性和流动性,客观上要求在不同的“壳资源”中流动。这种现象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而体现出的过度性经济体制特质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四川省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是制度安排和市场化发展的结果,是振兴四川省上市公司的历史选择,是企业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谋求发展的必然,也是四川省利用证券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 文章第二部分介绍了四川省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基本情况。根据省政府确<WP=3>定的“思想大解放、资产大重组、结构大调整、机制大转换”的思路,截止99年6月30日全省53家上市公司(A股)中有38家(占总数的71.16%)进行了不同形式的资产重组,这些形式多样的资产重组活动,既有政府主导型的资产重组,也有按市场机制运作的资产重组,类型有对外扩张、股权转让、资产剥离与股权出售和资产置换,其广度、深度、力度和模式多样化是其他省市不可比拟的。通过这些资产重组,对改变四川省上市公司形象,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部分以前两部分的分析为基础,指出四川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建议及规划。作者认为:在四川省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实际运作中,应树立对内对外开放的观念,在总体思路的指导下,大力推行政府与市场相融合的资产运作模式,坚持上市公司虚拟资源优势与地区实物资源和行业比较优势相结合的原则,立足于全省经济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组建大型龙头企业(集团),积极支持高科技产业与上市公司的结合,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重组后的整合管理,使资本在营运和流动中实现保值增值。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并以此促进地区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四、主要贡献 本文从整体角度审视了四川省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规划,对一个地区的资产重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硅质尾矿在释放中性矿山废水(NMD)时所伴生的多元素复合污染问题值得重视.本文以桂东北珊瑚矿尾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尾矿的组构、元素富集及迁移特性,筛选出主要污染元
该文运用一般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论述了"地区经济国际化"的一般理论,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地区经济国际化"的衡量指标,详尽分析了经济国际化 对地区经发展
基于网络服务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分析,首先要从网络服务器管理系统设计入手,网管人员要根据系统的自身形式和特点,制定管理方式,并通过现有的技术手段,配置网络浏览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