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阳市作为东北最大的城市,地下水一直是该市的主要供水水源。黄家水源地为典型的傍河取水型水源地,辽河水的补给是区域地下水的主要补给项。在河水入渗补给地下水过程中,河床沉积带内的微生物活性最强、有机质含量最高,该带内所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对地下水质影响程度较为明显。开展傍河开采条件下河床沉积带孔隙水水化学演化规律的研究,深入分析河水入渗过程中孔隙水水化学组分含量的变化特征、各组分参与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揭示河水入渗补给地下水过程中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机制,分析傍河水源地水质演化的过程,从而为保障水源地供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傍河地下水开采影响下潜流带内铁锰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研究”,在分析沈阳市黄家水源地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黄家水源地河床沉积带孔隙水水化学演化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傍河型水源地安全供水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辽河河床沉积带介质特征存在一定的垂向变化规律,随深度增加,河床沉积物中砂粒含量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2、河床沉积带内的氧化还原作用是孔隙水水化学演化的主要驱动力,在近岸带,河床下90cm范围内,共可分为三个氧化还原带。0~20cm为氧化-还原环境过渡带,有机碳还原了水中大量的氧气、全部硝酸根;20~60cm为相对还原环境,沉积带孔隙水中溶解氧含量较小,主要发生的氧化还原作用是锰矿物的还原性溶解;60~90cm为还原环境带,主要发生的氧化还原作用是铁矿物的还原性溶解。3、室内柱模拟实验过程中,变化较大的指标有溶解氧含量、硝酸根含量、总锰含量及总铁含量。河水入渗速度较慢时,氧气、硝酸根的消耗速度较快,相同时间内,水中总铁、总锰含量增加更大。沉积物介质是否灭菌对氧气、硝酸根等的消耗速度影响不大,但对铁锰含量变化影响较大。入渗水中溶解有机碳含量对氧化还原作用影响较大,较高的溶解有机碳含量可以迅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硝酸根,同时还原铁锰等矿物,增加水中铁锰含量。4、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河床沉积带孔隙水水化学演化的地球化学模拟研究,经模拟研究定量化给出了不同实验条件下各氧化还原作用随时间变化规律。河水入渗速度较快时,各氧化还原作用强度较弱,高溶解有机碳含量条件下,各氧化还原作用强度相对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