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慢变流理论的给水管网漏失模拟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ce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经济损失,还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行,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供水管网具有复杂的拓扑结构,且多埋于地下,其漏损位置的检测十分困难。本文基于慢变流理论,采用系统辨识方法建立了管网漏失模型,对其进行了理论研究。复杂的大型管网可利用图论工具以简单直观的“网络图”来表示,以简化其水力计算。根据非恒定流伯努利方程,建立的基于图论的多水源慢变流管网水力计算模型,可以提供更多的慢变流情况下的水力要素信息。当模拟管网的漏损事故工况时,假定泄漏发生在节点或者节点附近,把泄漏量看作该节点流量的一部分,泄漏程度用漏损面积来表示,通过孔口出流公式来计算泄漏量。在建立基于慢变流的泄漏模型基础上,本文利用矩阵论导出了以泄漏为因变量的解析表达式,并进行了离散求解,通过简单的算例完成了该模型的水力模拟计算。管网的泄漏必然引起管网运行状态的变化,即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联系。本文依据这种相互关系,通过系统辨识理论分别建立了基于最小二乘原理的漏失模拟模型和基于Bayes理论的漏失模拟模型,推导了关于慢变状态参量的目标函数,确定出相应的约束条件,将给水管网慢变流的泄漏模拟问题转化为可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的非线性函数优化问题。对于实际管网,我们希望利用尽可能少、代表性强的监测点以便最大可能地反映管网的实际运行状态,这就需要对测点进行优化布置。根据模糊聚类分析理论中的FCM算法,提出基于反映管网泄漏情况的给水管网流量监测点和压力监测点优化布置方法。通过对算例管网的分析给出了流量测点和压力测点的优化布置方法的具体过程。最后,根据上述方法编写了基于慢变流的管网泄漏模拟程序,对三种不同方案下的泄漏工况一一进行求解,并比较分析基于两种模型的泄漏检测结果。模拟结果表明,将不同方案下流量和压力模拟结果的偏差值和概率值大小与其在给定的阈值下进行比较,就可大致确定泄漏区域,并进一步确定泄漏点的位置,且可达到较高的检测精度。
其他文献
土壤动物是凋落叶分解过程中重要的生物因子之一,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土壤动物作用于凋落叶分解的过程受温度、湿度、冻融循环、干湿交
人类修建了许多重要的水工建筑物——水库、大坝和堤防工程。水库、大坝有蓄水、防洪、灌溉、发电等造福于人类的功能,河流两岸的堤防保护人类免于洪水灭顶之灾。然而受一些
三峡水电站作为全世界装机容量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安装了32台单机容量为700MW的巨型水电水轮机,年发电量约为1000亿度,为我国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三峡水轮机的稳定运行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三峡水电水轮机结构尺寸巨大,相对刚度较低,长期在偏离最优工况区运行,水轮机安全、稳定运行受到极大考验。因此,三峡21号水轮机稳定性试验对全面掌握水轮机在不同水位下的工况特性、划分水轮机稳定运行区有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