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药及花粉的发育是植物重要的生命活动,雄性不育突变体分离及相关基因的定位和克隆是研究花药发育分子机理的一种重要方法。拟南芥1502突变体是通过EMS诱变所获得的隐性单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突变体。细胞学观察发现,突变体的花药从第7期之后绒毡层和小孢子发育均出现异常,并最终无法形成正常的花粉粒。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对该基因进行精细定位,结果表明该基因位于第4条染色体上的6703kb至6716kb之间13kb范围内。该区间目前尚未发现有雄性不育基因(花药发育关键基因)的报道,因此1502的突变基因很可能是一个控制花药和花粉发育的新基因。通过对区间内部分基因T—DNA插入突变体基因型及表型的鉴定和分析,我们将At4g10940、At4g10950、At4g10955作为候选基因,目前对候选基因的互补实验正在进行中。本项工作为我们进一步克隆1502基因并对其进行结构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PHD—finger蛋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在基因转录和染色质状态调控方面有重要作用的锌指蛋白。目前在动物中对PHD—finger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较为广泛和深入,而在植物中仅有少数PHD—finger蛋白的功能被阐明。
本研究对SMART和Pfam等数据库的拟南芥的蛋白信息进行了检索分析,获得拟南芥中预测的所有PHD—finger蛋白,其中大部分PHD—finger蛋白的功能未知。之后通过检索TAIR等网站信息获得这些PHD—finger蛋白的基因序列,并做了基因家族的分类、染色体的定位、组织表达模式分析、蛋白功能结构域分析、结构域立体结构预测等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综合分析SMART和Pfam数据库中拟南芥PHD—finger蛋白信息,得到70个拟南芥的PHD—finger蛋白及其包含的84个PHD—finger结构域。
2.分别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构建了拟南芥的蛋白全序列和结构域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并根据蛋白全序列进化树分支上的自举值将拟南芥PHD—finger家族分为17个亚家族,用字母A—Q表示。
3.利用TAIR等网站信息将拟南芥的70个PHD—finger蛋白基因定位到染色体上。通过对处于染色体上复制区间的PHD—finger蛋白基因间的分析发现,基因组倍增事件对PHD—finger蛋白家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利用MPSS和EST的公共数据库资源统计了拟南芥中70个PHD—finger蛋白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大多数基因在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少数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
5.利用MEME对70个PHD—finger蛋白分别做了分析,并用SMART和Pfam分析了蛋白质中的其他结构域,结果显示进化关系较近的蛋白质中基序的序列和排列也较为一致,且大多数拟南芥PHD—finger蛋白中含有与组蛋白或DNA结合的结构域。
6.利用Swiss—Model模拟了拟南芥PHD—finger蛋白家族中部分成员的三维结构。
以上结果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PHD—finger家族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