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应激程度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特征和药物治疗的差异,分析应激程度与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间的关系。方法:(1)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入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根据以下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本研究。入选标准:①患者年龄≥18周岁;②住ICU时间超过5天;③入ICU48h内行肠内营养三项指标。患者排除标准:①各种肠梗阻者;②消化道活动性出血者;③胃肠道缺血者;④胃肠道术后患者;⑤肿瘤晚期患者。(2)建立应激指数:根据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和随机末梢血糖5项指标,建立反映应激程度的指标—应激指数。(3)患者分组:根据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前24小时内应激指数,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应激三个级别。另外,根据患者第3天肠内营养量是否达到目标供给量[25kcal/kg/d]的60%,将不同应激程度患者分为达标和未达标组2个亚组。分析各组患者间临床特征和治疗药物的异同;并探讨不同应激程度与早期肠内营养达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152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70例为轻度应激,73例为中度应激,9例为重度应激。三组不同应激程度间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直线相关分析发现,应激指数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398,P=0.000)。另外,152例患者中99例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达标率为65.1%;EEN达标组应激指数明显低于未达标组(t=-2.500, P=0.013),且三种不同应激程度间患者肠内营养达标率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7.003, P=0.030)结论:(1)应激指数可较全面反映患者的应激程度;(2)应激指数越高,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程度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