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安作为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丰富的古迹遗址资源与背靠秦岭的关中腹地区位是其最主要的城市特色。依托遗址地而建成的公园、广场等遗址型绿地空间是西安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绿地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西安的城市特色,与西安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西安城市形态的演变。建国以来,遗址型的绿地空间在规划发展中开始改变西安的城市形态,使得城市的整体形态,城市路网,建筑基底,建筑类型,用地类型等发生不同的变化。此外,遗址是城市文脉的重要体现,是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研究遗址型绿地空间与城市形态的关系,有利于对城市空间发展和城市特色塑造提供依据,有利于对城市形态发展进行调控和预判,对城市设计提供有力支撑。本文从梳理西安城市遗址型绿地空间变迁的历史沿革入手,选取建国以来至今这段时期进行研究,在文献研究中挖掘遗址型绿地空间和城市形态相互作用的理论基础。然后结合具体案例兴庆公园与大明宫遗址公园这两类不同时期的遗址绿地进行详细挖掘,以案例的规划建设和保护发展史为切入点,划分出四个不同的研究时段并确立案例研究范围,讨论其对周边城市整体形态、平面单元(街巷格局、地块组合划分、建筑基底)、建筑类型、用地类型以及西安城市整体格局和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具体影响,进而将这两个案例的分析结论放在整个西安的历史变迁中来,在整体层面论述这类遗址型绿地空间对西安城市形态的演进中起到什么作用并产生了何种影响。在案例比较的基础上归纳出遗址型绿地空间与城市形态关系相关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结出建国以来西安城市遗址型绿地空间的典型模式和城市形态的发展规律,最后对西安城市形态未来的发展做出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