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改扩建设计若干问题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lllllllllvvvv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路网的形成,高速公路改扩建将是今后我国公路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相应的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改扩建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如互通式立交小净距、互通式立交出口识别视距不足以及匝道收费站与两侧特征点间距不足等问题引起的改扩建难题,但目前相关规范基本没有给出解决方案。为了给今后的互通式立交改扩建提供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本文对上述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提高互通式立交改扩建的设计水平和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已有改扩建工程资料和相关研究文献,总结了互通式立交改扩建原则与前期工作,分析了互通式立交方案的影响因素,并根据改扩建前后互通式立交的位置及形式是否变化将其改扩建方案分为原位扩建、原位新建、原位改建和移位重建四种;按照独立互通式立交和小间距互通式立交改扩建两种情况分析了互通式立交改扩建过程中遇到的若干关键问题。以互通式立交之间的净距和隧道与互通式立交之间的净距为研究对象,对目前常用的净距计算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通过分析两种净距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两种净距不足时互通式立交改扩建的解决方法及其适用条件。互通式立交出口识别视距不足易引发出口交通事故,本文分析了互通式立交改扩建过程中出口识别视距不足的产生原因及其类型。通过分析互通式立交出口驾驶人的驾驶行为,基于交通流理论建立了互通式立交出口识别视距计算模型,将计算结果与现行规范对比分析后提出了推荐值,作为判别识别视距不足的依据。根据识别视距不足的类型,分别提出了互通式立交出口改扩建方案和解决办法,对于识别视距不易满足的路段,提出了保障出口安全的措施。通过分析车辆进出匝道收费站的行车特性,基于交通流理论分别建立了收费广场中心线与匝道分、合流点最小间距以及收费广场中心线与被交路平面交叉最小间距的计算模型,对各计算模型中参数的取值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将计算结果和现行规范推荐值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最终提出了各最小间距的推荐值,为收费广场的改扩建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自噬是细胞分解自身成分的一种必要的自稳过程.在复杂的多细胞生物体中,自噬的核心分子机制—自噬蛋白,协调了细胞和组织对其他危险刺激(如感染)的不同方面的反应.最新的研究揭示了自噬通路和相关蛋白在免疫和炎症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它们平衡了免疫和炎症的有益和有害影响,从而可以预防感染性、自身免疫性和炎症性疾病,甚至可以改善一些肿瘤疾病的预后.
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是在饮用水消毒时由消毒剂与有机或无机前体物反应生成的一类次生污染物,其由于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三致特性在全球范围内广受关注.聚焦于饮用水中的DBPs,介绍了DBPs的主要分类和研究历程,汇总了多地饮用水中常见DBPs的浓度水平以及全球饮用水水质标准对DBP指标的管控要求.随后系统介绍了饮用水中DBPs的控制策略,包括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末端控制以及协同控制这4大类,并对各类控制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评述了中国的DBPs研究的现有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交通供给水平滞后于交通需求,导致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加剧,制约了城市发展。为了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交通问题,需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剂良药。深入研究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促进公共交通的使用。本文以西安市公共交通乘客为研究对象,通过网上调研与实地调研相
随着多种地球物理观测手段的应用和发展,为了更好地解决某一地质问题,往往在不同时期采集了不同“尺度”(比例尺或精度)、不同“维度”(航空、地面或海洋等)的重、磁位场数据。这就造成了同一地区采集的重、磁位场数据存在着比例尺或精度差异、高度差异,甚至基准差异等问题。如何将这些不同“尺度”、不同“维度”的重、磁位场数据融合成为同一“尺度”、同一“维度”的重、磁位场数据就成为重、磁位场数据融合的关键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