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造纸企业数量的增加,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如何在保持造纸行业经济稳健增长的前提下控制污染物的过度排放,成为相关政府机构和造纸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本文运用二次型方向性距离函数估算了东莞市35家造纸企业2004—2008年的污染物影子价格,拟在为环境税的推行和污染物交易市场的构建提供参考。其二,运用森岛通夫(Morishima)产出替代弹性估算了不同规模造纸企业两种污染物之间的替代弹性、“好”产出对“坏”产出的替代弹性,由此分析不同规模企业在面对污染管制时的不同应对方式,为评价企业减排效果提供补充参考意见。第三,运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分别测算了这35家造纸企业考虑环境因素和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效率变化以及技术进步,对比这两种指数在估计造纸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上的不同及其内在原因,以此来探求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对策。本文主要的结论有:2004—2008年期间,COD与粉尘的平均影子价格分别为5.70万元/吨和2.88万元/吨,这两种污染物的平均影子价格与其排放强度呈逆相关关系,规模越大的企业影子价格越高;中小规模企业在面对污染管制时都更倾向于选择排放更多另一种低管制或无管制污染物而不是增加污染治理投入来应对,COD与粉尘之间具有替代关系;考虑环境因素的年均全要素生产率为负而不考虑环境因素的为正,主要是由于考虑了环境因素后技术出现大幅退步所致,其中,小规模企业在考虑环境因素后技术出现的衰退幅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