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最早应用于教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大教学容量的同时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学校设施设备的不断完善,网络教学逐渐兴起,并迅速成燎原之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已成为一个有时代特征的新名词。随着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西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也得以快速的发展。但发展的质量、速度和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方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体现了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将成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近年来西藏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水平在不断发展提高,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网络环境等都达到一定的标准。在这种发展趋势中,怎样充分利用这些硬件设施、网络资源,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高西藏中小学现代化的教学水平,已成了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教学,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发展师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等方法,以自编的“西藏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教师调查问卷”为测试工具,从西藏拉萨地区、日喀则地区、昌都地区的小学、初中、高中学校中随机选取,对480名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这些学校若干名教师进行访谈调查,以及对拉萨市若干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听课观察,结合课堂观察做出案例探析。教师问卷与教师访谈主要探讨的是:(1)教师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识与态度;(2)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3)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的应用与创新程度;(4)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学校领导及客观条件方面的现状及原因。通过问卷、访谈、课堂观察及案例设计,本研究总结出西藏自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处于较低的水平,具体存在以下问题:信息技术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比较欠缺,对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种类较单调。针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结合原因分析本研究建议:第一,转变教师角色,积极提高自身教育技术能力,加强现代教育认识;第二,培养师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学习方式;第三,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第四,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第五,改善培训机制、加强互动,推进区内教育技术的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