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21世纪是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发展态势。老龄健康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提高老龄健康水平有助于合理规避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挑战。同时,健康不公平和变化的异质性使老龄健康问题更加复杂。全面了解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变化趋势,实现老年人既健康又长寿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在生命历程视角下,探索老年人健康变化情况。从宏观角度,探索年龄、时期、出生队列对老龄健康总体变化趋势及性别、城乡分层变化趋势的影响;从微观角度,探索老龄健康变化的不同轨迹类型及类型归属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项目的1998-2018年的八次调查,选择参与调查的65~105岁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认知功能、躯体功能以及自评健康四个角度来探索。本研究包括纵向的趋势研究和队列追踪研究。首先描述了八次调查中81262名老年人的基本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自评健康方面的健康状况;接着,从宏观角度,采用纵向的趋势研究设计,利用分层年龄、时期、队列交叉分类随机效应模型,探索年龄、时期、队列对老龄健康总体变化趋势以及性别、城乡分层变化趋势的效应;最后,从微观角度,采用纵向的队列追踪研究设计,基于组基轨迹模型,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自评健康变化轨迹的不同类型及其对应的死亡轨迹进行探索,并从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情况以及儿童期特征几个角度对轨迹类型归属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使用的统计软件包括SPSS 20.0和SAS 9.4,统计学检验的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5。研究结果老龄健康变化趋势的年龄、时期、队列效应:总体变化趋势方面,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认知功能、躯体功能随年龄增长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且下降速度逐渐加快,自评健康随年龄增长先变差再变好,但变化幅度不大;时期效应表现为,四个健康指标均先在1998-2002年呈变差趋势,而后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自评健康保持平稳,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小幅波动;队列效应表现为,四个健康指标随队列出生年份变晚无显著变化,较为平稳。在控制了年龄、时期、队列效应后,女性老人的四个健康指标均比男性差。性别分层变化趋势方面,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认知功能、躯体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大,性别差距进一步扩大,自评健康的性别差异随年龄先逐步扩大,而后略有缩小;时期效应表现为,认知功能的性别差距在1998-2018年持续扩大,其余三个指标无显著变化;队列效应表现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的性别差距随队列出生年份变晚而逐渐缩小。在控制了年龄、时期、队列效应后,农村老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优于城市老人,但认知功能、自评健康比城市老人差,躯体功能未发现显著差别。在这一城乡分层变化中,年龄效应体现为,随着年龄增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其余指标的城乡差距随年龄变化不明显;时期效应表现为,四个健康指标的城乡差距随时期无显著变化;队列效应表现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城乡差距随队列出生年份变晚而逐渐缩小,其余三个指标的城乡差距随队列无显著变化。老龄健康变化轨迹的类型及影响因素: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轨迹方面,男性老人存在“无失能型”、“低起点缓慢增长型”和“低起点快速增长型”三种类型,而女性老人存在“低起点缓慢增长型”、“低起点快速增长型”和“高起点快速增长型”三种类型。绝大部分女性老人比相对应类型的男性老人在相同年龄时失能项数更多。死亡轨迹的高低分层排列顺序和失能轨迹排序一致,即失能项数最少的轨迹类型对应的死亡概率也最低。居住在东部地区、从事非农职业、出生在城市的老年人归属到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轨迹类型中的可能性更大。认知功能的变化轨迹方面,男性老人存在“大幅下降型”、“中等下降型”、“低速下降型”和“轻微下降型”四种类型,而女性老人存在“大幅下降型”、“中等下降型”、“低速下降型”和“小幅下降型”四种类型。女性老人从属于认知功能较差的轨迹的比例高于男性,且女性老人的认知功能指数大多不及相对应类型的男性老人。男性死亡轨迹的高低分层排列顺序和认知功能轨迹排序大体一致,女性死亡轨迹的高低分层排列顺序约在88岁以后和认知功能轨迹排序基本一致。未受过教育的老年人归属到认知功能较差的轨迹类型中的可能性更大。躯体功能的变化轨迹方面,男性和女性老人均存在“低起点快速下降型”、“高起点快速下降型”和“高起点缓慢下降型”三种类型。女性老人属于躯体功能较差的轨迹类型的比例高于男性。死亡轨迹的高低分层排列顺序和躯体功能变化轨迹排序一致。东部地区的老年人相较于中西部地区的老年人更有可能归属到躯体功能较差的轨迹类型中。自评健康的变化轨迹方面,男性老人存在“低起点上升型”和“高起点稳定型”两种类型,女性老人存在“低起点上升型”和“高起点上升型”两种类型。死亡轨迹的高低分层排列顺序和自评健康变化轨迹排序一致。中西部地区的老年人归属到自评健康较差的轨迹类型中的可能性更大。研究结论(1)年龄、时期、队列对老龄健康总体变化趋势以及性别、城乡分层变化趋势具有相互独立的作用。年龄效应较时期和队列效应更为强烈且显著。(2)总体健康变化趋势方面,大部分健康指标随年龄增长呈现出逐渐加快的下降趋势,随时期和队列推移大致保持稳定。(3)性别分层健康变化趋势方面,女性老人的健康劣势随年龄增大更加凸显;随时期推移性别差距大多依然存在,甚至认知功能的性别差距随时期推移而继续扩大;随队列出生年份变晚,大多健康指标的性别差距逐渐缩小。(4)城乡分层健康变化趋势方面,随着年龄增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随时期推移城乡差距依然存在,无显著变化;随队列出生年份变晚,农村老人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优势逐渐消失,而认知功能、自评健康方面的劣势依然存在,农村老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5)本研究识别出老龄健康变化轨迹存在不同类型,女性老人的健康变化轨迹与男性相比更为不利,地区、教育等因素对轨迹类型的归属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