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老年人口中的失能失智高龄老人比例不断扩大,以照护失能失智老人为主的介护型养老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该类型的养老设施通常依托社区建设且为中小规模,多由存量建筑改造而成,因陋就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空间供给与老人需求不匹配、环境品质无法达到舒适性等多方面问题,而作为老人日常行为活动最为频繁的公共空间,其空间环境的优劣会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居住生活品质。本文以介护型养老设施的公共空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梳理设施中失能失智老人的身心特征及行为模式,选取西安市具有代表性的三家介护型养老设施进行深入调研,分别对设施内的公共空间现状、空间使用者的行为活动实态、空间物理环境实时数据进行详实记录,以老年人的典型行为为研究主线分别针对公共空间的功能品质及物理环境品质进行深入研究,对比分析出老年人对公共空间的共性需求以及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现状中的普遍性问题。针对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存在的空间划分不合理、流线交叉、家具设施配置不全等功能品质问题以及夏热冬冷、采光条件差、噪音干扰等物理环境问题,从规模、布局、环境等方面提出优化设计原则,并分别从功能配置、空间布局、家具组织、环境营造、部品优化等空间功能方面以及热舒适改善、采光优化、噪声控制等物理环境方面提出优化设计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改造优化设计验证,运用软件模拟证明策略有效性,希望可以对今后的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