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heartdisease,CHD)(简称先心病)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其发病率约为0.4%-5%。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证实多种转录因子与心脏发育紧密相关,其中包括NKX2.5[1-3]、GATA4[1]、TFAP-2B[4]、TBX5[5]、HCK[6]、WNT4[7]等。因此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控制心脏发育的相关基因,对于探讨心脏畸形的机制及探索人类遗传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案及手段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外有研究表明,在房间隔缺损患者中发现金属蛋白酶Tolloid样1(Tolloid-like1,TLL-1,mTLL-1)基因突变,认为TLL-1基因突变或许是房间隔缺损发生的重要原因[8],但国内目前尚无相关研究。本研究拟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国人散发型先心病患者TLL-1基因进行检测,初步探讨国人散发性先心病的发生是否与TLL-1基因突变相关,为进一步阐明先心病发病的分子机理提供新的实验依据,并为先心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2008年2月-2010年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及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先心病组共115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66例,年龄2-70岁,平均年龄25.7±16.6岁。115例心脏畸形情况详见表1,均由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或心脏介入及外科手术证实。采用频数匹配方法选择与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共102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56例,年龄11-64岁,平均年龄23.4±11.8岁,均经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先心病。所有研究对象均抽取外周静脉血5ml,加入EDTA抗凝,分两个离心管-70℃保存,备用。该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取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采用外周血200ul,加入EDTA抗凝。应用常规饱和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测序技术对11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以及102例正常对照组的金属蛋白酶TLL-1基因的外显子10进行序列检测,分析金属蛋白酶TLL-1基因突变是否与中国散发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有关。
结果:在3例房间隔缺损(6.0%)、2例室间隔缺损(5.3%)、1例动脉导管未闭(10.0%)和1例复杂先心病(法洛氏四联症)(16.7%)患者发现了TLL-1外显子10第60位插入碱基A的基因突变,此突变在先心病组发生率为6.1%,而正常对照组未发现此突变,重新PCR扩增后测序验证了上述结果,先心病与正常对照组此碱基突变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中国散发性先天性心脏病人群中存在金属蛋白酶TLL-1基因外显子10第60位碱基A的插入,但其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