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批式生物膜单级自养脱氮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实验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t_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以每年8%~10%的速度急剧增长,而城市垃圾最主要的处理方式是卫生填埋,在垃圾卫生填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渗滤液。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氨氮和COD浓度高的废水,因其低C/N比,低pH值,水质和水量变化大等特点,而成为水处理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对垃圾渗滤液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进行脱氮,最广泛使用的物理化学方法是氨吹脱法和化学沉淀法,而生物脱氮技术则主要是指传统的硝化反硝化系统。但是,传统的生物处理并不能轻易的使垃圾渗滤液脱氮。本实验选用序批式生物膜单级自养生物脱氮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采用间歇方式运行反应器,将反应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亚硝化启动阶段和单级自养生物脱氮阶段。在亚硝化启动阶段,主要是进行反应器的挂膜启动,用实验室人工配制的无机模拟废水驯化活性污泥,采用四组SBBR反应器同时启动,在100天的驯化启动过程中,COD的浓度在反应器内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氨氮的转化效率在逐渐地提高,第100时,四组反应器内氨氮的转化效率分别达到97.3%,94.5%,96.1%和95.4%,亚硝酸盐氮的积累效率也在逐渐提高,第100天时,四组反应器内亚硝酸盐氮的积累率分别达到80.9%,73.9%,77.0 %和71.8%,且后期阶段积累率上升缓慢趋于稳定。在单级自养生物脱氮阶段,主要探讨研究了温度、pH、DO和供氧方式对该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器内微生物活性最好的条件为:温度在35℃左右,pH控制在8左右,DO控制在1.5mg/L左右,以12小时为一个周期,好氧2.5h,厌氧1.5h交替运行。并且全程监测了反应器内COD和各形态氮素的变化情况,整个反应过程COD的去除效率基本维持在10%左右,氨氮转化效率比较高,基本维持在90%以上,反应器能够稳定地运行。通过运用PCR-DGGE技术对驯化前的好氧活性污泥、亚硝化启动成功后生物膜上的活性污泥、单级自养生物脱氮运行阶段的生物膜上的活性污泥以及垃圾渗滤液原水沉淀物进行检测,研究了反应器内的微生物群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原水中菌群种类较为丰富,在亚硝化阶段,由于驯化采用无机模拟废水,反应器内的菌群较少,主要以自养型微生物为主,而随着反应的进行,在单级自养生物脱氮阶段,由于好氧厌氧的交替运行以及垃圾渗滤液的进入,反应器内的菌群种类有所增加,反应器内菌群的变化情况与脱氮部分的实验过程分析情况基本一致。
其他文献
<正> 费耕夫医师年逾花甲,临症经验甚丰。现将费老临床治愈胃癌一例报道如下。缪××,男,52岁。德清县秋山乡人。1970年12月5日初诊。患者中脘隐痛,纳食欠佳,嗳气频繁已有数
<正> 茶树化学诱变育种是指利用化学物质诱发茶树的活体材料使之产生突变,然后在突变体及其后代中进行选择、鉴定,培育出茶树良种的方法。由于化学诱变是利用化学诱变剂直接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企业决策者和广大安全工作者面临的思考,并且直接关系到电力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的问题,本文笔者重点分析了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安全
政治责任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部分,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进程。政治责任具有原则性、现实性、限度性等特征,其实现路径分为具体路径和抽象路径。具体路径主要包括
本研究对原水中的典型异味物质p-环柠檬醛(β-cyclocitral)、β-紫罗兰酮(β-Ionone)、α-雪松醇(α-cedrol)进行了光催化降解,并对其光催化降解的Langmuir-Hinshelwood(L-H)
本研究来源于西部建筑科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开放研究基金课题——分散聚居区污水处理及资源化技术研究。世界范围内水资源短缺,用水量激增及水环境污染的加剧,使得有限的水资
<正> 《伤寒论》179条曰:“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
分析现有的利用奇异值分解的一些图像水印算法,指出其存在着对原始载体图像和随机选取的图像的误检测率高的问题.通过分析奇异值分解的性质,指出了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并构造了
<正>引言水质预测是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历史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机理,分析得出事物未来的趋势和状态的过程。常见的水质预测方法有数理统计预测方法、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