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增能的途径研究——以天津市志愿者为例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yinian2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问题涌现,在政府无暇兼顾的情况下,一些社会团体逐渐建立,产生了一批作用显著的志愿者队伍。同时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在一味地追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也日益扩大,利用空闲时间和自身的资源帮助有困难的人或事成为满足精神需求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志愿服务在中国蓬勃开展起来。  本项研究以增能理论为指导,以天津市的志愿者为调查研究对象,将天津市志愿者分为社区志愿者组、青年志愿者组和服务学习组三个小组,采用深度访谈法和文献法收集了关于天津市志愿者现状的资料。  根据增能理论将志愿者增能途径分为两个层面——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进而细化为三个方面对志愿者增能的途径进行探讨,即志愿者的组织管理、志愿者培训、社会工作的督导。在志愿者组织管理方面,主要研究了志愿者的招募、监督、激励等三个方面;在志愿者培训方面,主要探讨了天津市现有的志愿者培训方式、志愿者对培训的态度、培训对志愿者的影响等;在社会工作督导方面,天津市的主要督导方式是服务学习,因而主要讨论了经过服务学习课程学习后,对志愿者的服务意愿、服务对象的选择、服务技巧、服务前的准备和服务后的反思产生了何种影响。在分析访谈资料的基础上,本项研究认为从志愿者的组织管理、志愿者的培训和社会工作督导三个方面可以实现对志愿者的增能,并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如在组织管理方面,要重视志愿者招募,同时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志愿者的监督,积极表扬志愿者,以不断促进和激励志愿者;在培训方面,应该根据服务内容、志愿者素质等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培训宜采用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并分阶段地进行培训;在社会工作督导方面,除了服务学习外,还应将督导的形式多样化,将督导融入到志愿服务活动的各个阶段。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根基,初中语文教师在不断挖掘教材资源的同时,要注重教材的可利用性,还要关注其趣味性.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融入趣味,教师不必借助过多的外力,而是基于教材
学位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也随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革新,这种革新更多地来自对文本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改革。纵观当前的统编版语文教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理念的渗透或教学方法的引领,无一例外都离不开文本教学内容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本文就“因材导学”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改革中的实践研究进行具体分析论述,旨在提升小学语文的课堂学习效率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因材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