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研究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n22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党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力量,是以执政为目的的政治组织,发挥着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社会制度优势等作用,体现了鲜明的制度特色。政党制度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制度,也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支柱之一,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决定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采用的这一政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探索出来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2018年3月的“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新型政党制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充分彰显了中国的制度自信。对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研究,将有助于对现行中国的政党制度的理解和认识,对于新时代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研究。第一部分对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新中国政党制度发展的现状等问题进行梳理、总结,为本文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主要对新中国政党制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对政党、政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三个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在新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的理论基础方面,从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西方政党制度和近代中国的政党制度三个维度来阐释。第三部分对新中国政党制度形成历程加以阐释,主要从新中国政党制度确立的背景及形成的历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在对新中国政党制度确立的背景探寻方面,分别从团结抗战是政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国民党一党训政的破产和苏联政党思想对中国的影响等三方面进行分析。按照历史的发展脉络,将新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的历程划分为萌芽时期、探索时期、确立时期及发展时期,以此来理清新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的历程。第四部分对新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进行论述。指出新中国政党制度具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独立平等和政治协商”、“执政参政与相互监督”、“结构多元和协调统一”等特点,认为新中国政党制度具有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实现人民民主、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利于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及有利于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独特优势和鲜明特色。第五部分对新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的现实启示进行阐述。本文认为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具有确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壮大了人民革命阵营、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构建了稳定和谐的政党关系等历史作用。并指出,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对新时代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启示,即新时代新型政党制度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政党制度随时代发展要不断发展完善、和谐的政党制度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共同的政治理念是政党制度稳定发展的前提、充分尊重民主党派的权益且发挥其作用。新中国70多年的历史证明,新中国初期确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政党制度,是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他始终根植于人民,立足于人民,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服务,对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保障人民生活长治久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坚持这一政党制度。
其他文献
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和ARM的船舶防碰撞告警设备。该设备主要应用在中小型船只上,与船上原有经济型航海雷达配合使用构成一个新系统。防碰撞告警设备从原航海雷达上采集雷
面对新世纪的发展,党中央科学地总结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自然、经济规律,着眼于解决经济、社会、环境发展中的突出矛盾,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
为了提高小麦病害识别准确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平均影响值思想和支持向量机的小麦病害识别方法。首先,使用阈值分割方法对小麦叶片图像进行分割;其次,利用灰度共生矩阵和颜色矩提取病害的纹理和颜色特征;再次,将平均影响值思想应用于支持向量机回归进行特征变量优选;最后,将优选出的特征变量作为支持向量机的输入向量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特征变量优选,特征变量个数由14个减少到7个,识别准确率达到96.25%,
随着科技的创新与社会发展,网络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传媒技术,在人类的生活和学习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网络正逐渐形成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而音乐在这一市场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