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系统中标签防碰撞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guoxian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采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对目标加以识别并获取相关数据集的技术。因为其具有不需要人工干预、不需要直接接触和识别速度快等优点,使其在各个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RFID系统中标签防碰撞算法的优劣决定了系统识别效率的高低,也影响了RFID技术能否在现实领域得到普及和应用。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首先,文章分析了基于ALOHA的非确定性算法和基于二进制树的确定性算法中几种比较典型的防碰撞算法。并对这两类算法的原理及其性能分别进行了分析比较。其次,针对现有ALOHA算法识别吞吐率不高,二进制防碰撞算法在标签数量增多时其交互次数多、通信数据量大、通讯时间长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哈希分组的改进二进制类搜索算法。该算法在标签识别过程中,首先选择除留余数法构造哈希函数对标签适当分组。标签在接收到分组信息后将自己的ID信息与帧长进行取余计算,得到一个余数m,即为标签被分到的组号。然后再利用一种改进的二进制类搜索算法对组内标签数大于等于1的分组标签逐一识别。在识别过程中,阅读器首先发送相应组号和全“1”的请求命令,相应组别内符合条件的标签进行响应。如果发生碰撞,记录相应碰撞位,并按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置“1”。当高碰撞位被置“1”时,低碰撞位的“1”不改变。当阅读器向待识别标签发送请求时,如果待识别标签相应碰撞位置的比特位组合小于或等于阅读器发送的请求参数,则该标签响应阅读器请求。循环上述过程直到成功识别完所有标签为止。该创新算法实现了在标签识别过程中阅读器查询次数、传输比特位和识别延时方面的优化。最后,将该创新算法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中,完成了在智能家居环境下对物品的准确快速识别。
其他文献
随着GSM移动通信网络的迅速普及和竞争的日益激烈,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开发和应用已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短消息服务业务(SMS)作为GSM网络的一种基本业务,已得到越来越多的系统运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数据库在应用领域中的研究课题,MIS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各种业务和用户需求经常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可避免地导致管理的数据
CORBA技术因其出色的跨平台、多语言支持等特性成为分布式应用系统的开发平台和支撑框架,在电信、制造、金融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CORBA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其中
进入21世纪,伴随着嵌入式系统网络化、多功能化的发展,嵌入式网络软件开始被广泛应用到嵌入式系统中,以满足各种网络通讯需求。嵌入式邮件客户端,作为一种重要的嵌入式网络通讯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