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子功能材料,凭借其独特的结构可剪裁性、多样的拓扑结构和在氢气存储、离子交换、吸附、分子识别、催化以及光、电、磁、手性拆分等领域的巨大潜在应用受到了各界科学家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依据分子工程学原理,通过选择特定几何构型的中心金属离子和特殊的有机配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新型功能材料的定向设计和合成。同时,还可以通过选择功能性的中心金属离子和具有功能官能团的有机配体赋予目标化合物以多功能的性质。本论文利用四种有机配体(4’-(1-咪唑基亚甲基)苯甲氰(imbt),N,N’-二(4-亚甲基苯甲酸)联咪唑(L1),N,N’-二(乙酸乙酯)联咪唑(L2),吡啶基咪唑衍生物(L3))和过渡金属锌离子合成出13种新型配位聚化合物。研究这些化合物的合成条件及规律,分析网络结构所属的拓扑类型,考察配体的几何构型,辅助配体对于整个结构的影响等规律,探究分子自组装原理。通过元素分析,IR,XRPD,TG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1、利用含氮配体—4’-(1-咪唑基亚甲基)苯甲氰(imbt),与同一种共配体和金属锌离子在水热条件下反应,通过调节溶液pH的方法成功得到了五个不同维数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其中包括3个由锌离子构筑的二维层状网络[Zn(imbz)2]n (1),{[Zn(imbz)2]·H2O}n (2),[Zn3(imbt)2(p-bdc)3]n (4),两个由锌离子构筑的三维化合物[Zn(imbz)(μ2–OH)]n (3),[Zn4(μ3–OH)2(imbt)2(p-bdc)3]n (5),并考察了共配体的引入对所得化合物4和5网络结构的影响。化合物1~3是由imbt配体和金属锌离子作用合成的配合物,由于溶液的pH值不同,imbz配体的配位方式发生了轻微的变化,因此化合物1~3表现了完全不同的结构特点。化合物4和5是由金属锌和imbt配体、共配体对苯二甲酸配体构筑的新型配合物。对这五个结构分析的结果表明,溶液的pH值和μ–OH基团影响了配合物维度的变化。同时研究了化合物1~5的磷光发射性质。2、利用新颖的含氮、氧配体—N,N’-二(4-亚甲基苯甲酸)联咪唑(L1)和金属锌离子在水热条件下反应,通过调节溶液pH的方法成功得到了两个不同结构的配位聚合物,这两个化合物是超分子异构体,具有相同的分子式[Zn((L1)]?2H2O。化合物6展示了一个二维四连接的网络结构,化合物7展示了一个二重互穿的三维骨架结构。3、利用新颖的含氮、氧配体—N,N’-二(乙酸乙酯)联咪唑(L2)和金属锌离子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在pH=8.5时,得到了一个三维手性配位聚合物[Zn3(L2)2(μ2–OH)2]?6H2O (8),这个化合物包含三种螺旋链。4、利用新颖的含氮、氧配体—吡啶基咪唑衍生物(L3),金属锌离子和不同构型的共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反应,成功得到五个不同结构的配位化合物: [Zn(L3)2] (9),[Zn2(μ3-OH)(L3)(m–bdc)] (10) , [Zn2(μ3-OH)(L3)(p–bdc)]·H2O (11) ,[Zn2(L3)(btc)(H2O)]·2.5H2O (12)和[Zn4(μ3–OH)2(L3)2(btec)]·H2O (13)。化合物9是由配体L3和锌离子构筑的一维链;在化合物10和11中,L3配体、共配体以及金属锌离子构成了一个四核锌簇,由于共配体的不同导致了配位聚合物结构的不同。化合物10展示了一个三维α-Po拓扑结构,化合物11是一个三维8-连接的网络结构。化合物12通过均苯三甲酸和L3配体连接金属离子构成了一个新颖的(3,5)-连接的三维网络结构,其Schl?fli符号为(4.62)(4.64.82.10.122)。化合物13通过均苯四甲酸和L3配体连接五核金属簇构成了一个新颖的( 3 , 4 , 8 ) -连接的三维网络结构,其Schl?fli符号为(4.62)(42.63.8)(42.64)(42.618.7.8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