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批准下,由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及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合办,由地方政府承办的每四年一届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其目的是民族大团结、民族大联欢,有效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创新与发展。从1953年举办第一届民运会起,民族运动会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项目创新,城市也由天津、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南宁、昆明、北京/拉萨、银川、广州,到现在第九届民运会于2011年9月10日—18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本届民运会本着“平等、团结、拼搏、奋进”的宗旨,意在提供平台给我国各地区各民族运动健儿展现其民族体育特色、体育文化,弘扬其民族人义精神,促进民族之间相互了解与团结,加速推动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事业。本论文以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法、实地考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总结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发展进程,并结合组织体系结构、实践创新等方面,梳理了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具体概况,并且利用相关数据资料,以第九届民运会的赛事效应为研究角度,从吉祥物设计、赛区分布、接待工作安排、赛程赛制安排、证件分类、开闭幕式场馆运行保障、火炬传递工作、志愿者工作等诸多方面,系统分析研究了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办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优化改进方案。举办大型赛事活动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民运会也不例外。尤其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承办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的贵州省来说,其举办的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从前期的火炬传递到开闭幕式的风采展示,从赛会的住宿接待到赛会的媒体宣传报道,从赛区的分布到赛事赛程的安排,从民族大联欢的举办到志愿者的安排管理,从市容市貌的整治到全省人民素质的提升,都对贵州省政府、贵阳市政府及赛事组织者在政府执行力及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持续提升、文化产业的日益繁荣、大型体育赛事的不断更新发展,中国将在未来有更多的机会和机遇去举办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对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探求分析,对于今后民运会的举行及传承和未来贵州省在大型赛事活动上面的发展都有着积极与重要的意义,更能清晰的认识到举办的优点与需要改进的不足,有助于为未来举办相关赛事提供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