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各实验组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内沉默接合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uin1,SIRT1)的核浆穿梭情况,检测SUMO特异性蛋白酶1(SUMO-specific protease 1,SENP1)、细胞核及细胞质中SIRT1、乙酰化P53(acetylation P53,AC-P53)蛋白含量,并对各组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发生率进行比较,以明确SIRT1信号通路在咖啡因预防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早产儿65例,满足胎龄小于32周,体重小于1500g,生后24小时内入院且入院即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住院时间大于28天者,排除住院时间<28天、先天性传染病、溶血性疾病及合并其他先天畸形的早产儿,按患儿病情所需的吸氧浓度及家属使用咖啡因的意愿情况分组,分为对照组(n=22,胎龄30.28±0.94周,出生体重1228±110g):吸氧浓度FiO2=21%或以Fi O2>21%用氧但总吸氧时间小于24小时且未使用咖啡因者;对照组+咖啡因组(n=25,胎龄30.18±1.38周,出生体重1230±87g):吸氧浓度FiO2=21%或以FiO2>21%用氧但总吸氧时间小于24小时且使用咖啡因者;高氧组(n=6,胎龄29.5±1.11周,出生体重1138±114 g):吸氧浓度FiO2>40%且总吸氧时间大于24小时且未使用咖啡因者;高氧+咖啡因组(n=12,胎龄29.26±1.88周,出生体重1242±24g):吸氧浓度FiO2>40%且总吸氧时间大于24小时且使用咖啡因者;四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PS使用率、呼吸机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氧组及高氧+咖啡因组糖皮质激素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SIRT1定位,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BMC内SENP1、细胞核中SIRT1、细胞质中SIRT1、乙酰化P53蛋白含量,并比较各组中细胞核中SIRT1与细胞质中SIRT1的比值及BPD的发生率。结果:1、与高氧组比较,高氧+咖啡因组在14天、28天出现SIRT1核浆转位率的降低(转位率分别为10.07%±0.74%,8.89%±0.3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与对照组比较,高氧组在第7天、第14天、第28天的检测结果中SENP1、细胞质中SIRT1、乙酰化P53的蛋白表达逐渐增加,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胞核中SIRT1的蛋白表达情况及胞核中SIRT1与胞质中SIRT1的比值在7天、14天、28天逐渐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高氧组比较,高氧+咖啡因组在第14天和第28天呈现出SENP1、细胞质中SIRT1、乙酰化P53的蛋白含量表达降低,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细胞核内SIRT1蛋白表达情况及胞核中SIRT1与胞质中SIRT1的比值的在14天、28天出现表达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所入选早产儿BPD总发生率为10.7%,其中对照组及对照组+咖啡因组中无BPD发生,高氧组BPD发生率为83.3%,高氧+咖啡因组BPD发生率为25%,高氧组与高氧+咖啡因组BPD发生率比较,χ2=4.93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咖啡因可以降低高氧暴露条件下BPD的发生率,其机制涉及SIRT1信号通路的参与,即高氧条件下咖啡因可以通过降低SENP1表达、抑制SIRT1核浆穿梭、降低P53乙酰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