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一:饲料中添加蛋白酶制剂AG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肌肉基本成分的影响
为考察酶制剂AG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肌肉基本成分的影响,分别在高鱼粉对照组(鱼粉33%)、低鱼粉对照组(鱼粉26.4%)中添加175mg/kg酶制剂AG,饲养体重0.10克凡纳滨对虾30天。结果表明:高鱼粉组、高鱼粉+蛋白酶组、低鱼粉组、低鱼粉+蛋白酶组的增重率分别为1321%、1359%、1158%、1307%,饲料系数分别为1.11、1.09、1.26、1.14,在高鱼粉组中添加酶制剂AG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饲料系数没有显著影响(P>0.10);在低鱼粉组中添加酶制剂.AG提高凡纳滨对虾增重率10.8%(P=0.096),与高鱼粉组增重率无显著差异(P>0.10).
对凡纳滨对虾肌肉基本成分分析表明,各组在粗蛋白、灰分以及水分含量方面无显著差异。
上述研究表明,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蛋白酶制剂AG有改善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的趋势,对肌肉成分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试验二:饲料中添加蛋白酶制剂AG对鲤鱼生长和蛋白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本试验以鲤鱼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在不同鱼粉含量的饲料中添加蛋白酶制剂AG对鲤鱼生长和蛋白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试验I选用尾均重11.7克的鲤鱼鱼种,分别在鱼粉含量10%,15%和20%的饲料中(以豆粕调节蛋白含量保持等蛋白水平)添加或不添加蛋白酶AG(175mg/kg)。试验共设6个处理组:10%鱼粉组、10%鱼粉+蛋白酶组、15%鱼粉组、15%鱼粉+蛋白酶组、20%鱼粉组、20%鱼粉+蛋白酶组。经过60天的饲养后,各组增重率分别为325.5%、355.1%、358.1%、369.9%、385.1%、395.6%,饲料系数分别为1.66、1.51、1.46、1.43、1.40、1-38,其中10%鱼粉+蛋白酶组比10%鱼粉组增重率提高了9.1%(P=0.053),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在10%鱼粉含量的饲料中添加蛋白酶后使得前肠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而在15%和20%鱼粉含量的饲料中添加蛋白酶后前肠和前肠内容物蛋白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对鲤鱼体基本成分的分析表明,各组在粗蛋白、粗脂肪以及水分含量方面无显著差异。
试验Ⅱ选用尾均重48.7克的鲤鱼鱼种,在鱼粉含量为6%的基础饲料(对照组)中添加蛋白酶制剂AG(175mg/kg)。经30天饲养后,其增重率分别为99.4%、105.8%,饲料系数分别为1.85和1.75,添加蛋白酶后鲤鱼增重率提高了6.4%(P<0.05),饲料系数降低了5.4%(P<0.05);对消化酶活性的测定表明,添加蛋白酶可显著提高肠道组织蛋白酶活性和肠道内容物蛋白酶活性(P<0.05)。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鱼粉含量较低而植物蛋白(豆粕)较多情况下,添加蛋白酶制剂AG可改善鲤鱼的生长性能,提高肠道蛋白酶活性。
试验三:饲料中添加蛋白酶制剂AG对罗非鱼生长和蛋白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本试验以罗非鱼为试验用鱼,考察了在不同鱼粉含量、不同制粒方式_(硬颗粒和膨化)的饲料中添加蛋白酶制剂AG对罗非鱼生长、蛋白质消化酶活性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试验Ⅰ选用尾均重1.7g的罗非鱼为养殖对象,试验共分为8个处理组:3%鱼粉硬颗粒组,3%鱼粉硬颗粒+蛋白酶组,9%鱼粉硬颗粒组,9%鱼粉硬颗粒+蛋白酶组,3%鱼粉膨化组,3%鱼粉膨化+蛋白酶组,9%鱼粉膨化组,9%鱼粉膨化+蛋白酶组。经过60天的养殖后,各组增重率分别为613.0%、702.6%、1070.0%、1141.1%、912.3%、1001.1%、1216.9%、1184.5%,饲料系数分别为1.51、1.41、1.22、1.13、1.44、1.37、1.08、1.12,其中在3%鱼粉含量的硬颗粒饲料中添加蛋白酶后提高了增重率14.6%(P<0.05),饲料系数下降6.6%(P<0.05);在3%鱼粉含量的膨化料添加蛋白酶AG后提高了鱼体增重率9.7%(P=0.084).
试验Ⅱ选用尾均重约为25.3g的罗非鱼,试验设计为6个处理组:3%鱼粉硬颗粒组,3%鱼粉硬颗粒+蛋白酶组,9%鱼粉硬颗粒组,9%鱼粉硬颗粒+蛋白酶组,3%鱼粉膨化组,3%鱼粉膨化+蛋白酶组。经30天养殖后,各组增重率分别为77.8%、83.0%、85.0%、87.2%、87.8%、89.5%,饲料系数分别为1.60、1.49、1.46、1.42、1.37、1.35,其中在3%鱼粉含量的硬颗粒饲料中添加蛋白酶后提高了罗非鱼增重率6.7%(P<0.05)、饲料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
2.4%(P<0.05),饲料系数下降6.9%(P<0.05);对前肠组织蛋白酶活性的测定显示,在3%鱼粉含量的硬颗粒饲料、9%鱼粉含量的硬颗粒饲料和3%鱼粉含量的膨化饲料中添加蛋白酶制剂AG后,前肠组织蛋白酶活性提高不显著。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鱼粉含量较低而植物蛋白较多的情况下,添加蛋白酶制剂AG可改善罗非鱼的生长性能,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试验四:蛋白酶制剂AG温度耐受性试验
本试验以鱼粉为反应底物,测定了蛋白酶制剂AG的活力和对温度的耐受性。
在3g鱼粉中分别添加0.005g、0.05g、0.2g的蛋白酶制剂AG或胰蛋白酶,酶解5小时后,蛋白酶制剂AG产生的氨基酸分别为20.72μg/mL、56.59 μg/mL、115.44μg/mL,胰蛋白酶产生的氨基酸分别为210.03 μg/mL、633.07 μg/mL、1076.93μg/mL。可见,蛋白酶制剂AG的活性大约是胰蛋白酶活性(2500U/mg)的1/10。
将蛋白酶AG湿热82℃、干热100℃处理10min,胰蛋白酶干热100℃处理10min,各取0.05g添加在3g鱼粉中,酶解5小时后所产生的氨基酸分别为52.54μg/mL、53.69μg/mL、54.20μg/mL,分别为未处理前的92.8%、94.9%、8.56%,表明蛋白酶制剂AG经过湿热82℃、干热100℃处理后活性基本保持不变,而胰蛋白酶干热100℃处理10min后活性基本丧失。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湿热82℃、干热100℃处理10min条件下,蛋白酶制剂AG对温度具有一定的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