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1406年(永乐四年),明成祖出兵攻占安南,将之划入中国的版图,进行直接管理,越南历史由此进入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明属时期”。因不接受明朝的统治,安南人民纷纷进行反抗,武装起义此起彼伏。到公元1427年,以黎利为首领的蓝山起义经过十余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把明军打出了国门,安南重新获得了独立。1428年,黎利正式登基为皇帝(谥号黎太祖),建立后黎朝,光复大越国。此后,黎朝封建统治者在外交方面上一贯采取柔和的政策,常年派遣使者前往明廷朝贡求封。因此,安南在形式上成为了中原王朝的番邦,以宗藩方式与明朝发展和睦的邻邦关系。越中两国的政治文化交流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得到空前发展。所谓黎初王朝,即后黎朝最为发达又强盛的前一百年,而其最全盛时期则是第四代国君黎圣宗在位期间(1460—1497),当时安南国势强大、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也发展到了完备的程度。综观黎初王朝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尤其是黎圣宗洪德年间(1470—1479)经过改革之后完善的官僚制度,可以看到诸多与明朝洪武时期政治制度相同之处,而《明史》也称其“彬彬有华风”:废除宰相制度、加强皇权,中央官僚体系以“三公”、“三孤”为首,其下为六部、六科、六寺、御史台、十三道监察御史、五军都督府等等。全国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东、西两京及十三省,省设承宣、都察、宪察等“三司”。在中央、地方两级皆实行双重的监察制度,即中央机构的御史台与六科,地方机构的监察御史与宪察司。这样,黎圣宗洪德二年(1471)的体改与明洪武九年的改革是异常相似的。这两番改革的相同,就表现在精神、目的、性质、方法之相同,并充分体现了黎初所受明朝政治的全盘影响。明朝政治制度对越南黎朝的影响则是与历史文化背景分不开的,是越中两国长期以来政治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越中两民族的接触和交流,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其开端可以确定在公元前二世纪的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各种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及封建礼教由此传入越南,之后经过漫长的渗透、相适应过程,渐渐与其本地文化合为一体,成为了拥有几千年历史的越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黎初王朝政治制度是汉越文化相融合的集中反映,同时也是越南民族在文化认同与独立意识的精神基础上所创造的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