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因研究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21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六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了民族关系的和谐,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保证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有效途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是我们的一大政治优势。中共二大到六届六中全会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民族政策是联邦制和民族自决,这主要是由于党在成立初期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不足;在苏联和第三国际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设想将苏联的民族政策应用于我国。然而,随着革命的进一步开展,随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更加深刻,特别是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人民的了解更加广泛,党逐渐开始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结合中国“因俗而治”的治理传统,开始逐渐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治理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地缘政治和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格局等均与苏联有着很大的不同,不能照搬苏联的联邦制度,因此,党提出了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建国后,这一思想以国家基本制度的形式写入宪法。实践充分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得到各族人民拥护、符合社会主义价值准则的基本制度。党的十八大提出,我们要坚定制度自信,根本的是要坚定对我们基本制度的自信;然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其合理性、正当性和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不同的质疑,其优势被忽略;为了更好地维护我们的基本制度,有必要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原因进行深入研究,这是本文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论文包括前言共分六部分。前言主要讲选题的意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原因的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等。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对我国民族区域政策的探索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和最终确立的过程;第二部分重点分析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点;第三部分则主要从理论、历史、文化和现实四个方面解读了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的相关要素,以充分说明其原因;第四部分主要归纳概括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以来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最后一部分着重探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新问题以及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的方面。
其他文献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自1968年问世以来,经过数年的发展,使胆胰疾病的诊治水平有了质的跨越,从最初诊断性ERCP发展到治疗性ERCP,从单纯的胆道疾病完善到复杂的胆胰疾病的诊治,已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介绍了高层建筑高位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方案的确定,并结合工程项目特点,着重埘结构转换层施工支撑体系及预应力拉杆支模技术施工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对其施
通过对孔子私学与墨子私学比较研究,揭示孔墨私学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显学",而西汉以后儒学成为正学、墨学成为绝学的缘由;从中引发了对教育制度、教育思想与社会生产力、政
Photoshop作为一种有效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应用领域很广泛的,在图像、图形、文字、视频、出版各方面都有涉及。荧光显微图像对清晰度色彩等各方面的要求比普通图片更
1966年在河南省密县法海寺旧址北宋塔基中出土了宋代三彩舍利塔、三彩舍利匣。 三彩舍利塔,高98.5厘米。系高岭土作胎烧制而成。由基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合而成。基座与一、二层塔
经过一段时间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笔者全面系统整理出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并认为采集、提炼、应证名老蒙医学术思想经验,并使之普及指导临床工作、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是当代
分析初中物理课堂加强学生人文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介绍了初中物理课堂中德育教学内容。通过具体的举例,从课堂引入、实验探究、习题巩固等方面对如何在物理课堂中渗透人文
国家创新体系这个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核心要素包括创新主体、公共研究机构、教育培训机构、政府机构、金融机构等。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对我国经济和科技创新具有重
<正>古代诗歌鉴赏难么?学生哀叹:"是的!古诗鉴赏之难,难于上青天!"学生觉得难,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二:一是读不懂诗的内容,二是找不准突破口,不能准确地答题。美国学者、著名的
本文针对某工程基桩的质量事故,结合基桩高、低应变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和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