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现代化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且将成为21世纪全球资源环境的首要问题。灌南县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够科学合理,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脆弱以及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调控效能低等问题使灌南县水资源难以适应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本研究在对灌南县地面水和地下水水质现状调查时发现,地面水总体质量较好,能保持Ⅲ类和Ⅳ类功能要求,但局部的间歇性污染严重,地下水总体质量为良好(Ⅳ类),能保持Ⅲ类功能要求,但由超量开采引起的污染回渗、地质性水劣以及水量匮乏等问题比较突出,地面水主要污染因子为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关键因子为总大肠菌群、氨氮、总硬度等。 2003年灌南县共排放工业废水102.8万t,经处理78.6万t,处理率76.5%,达标废水排放量102.8万t,达标率100%。全县排放废水污染物2060t,其中悬浮物95t,化学耗氧量1965t,主要污染物为化学耗氧量,其等标污染负荷为196.5,等标污染负荷比为98.8%,1999年至2003年各年度工业废水等标污染负荷呈显著性逐年下降趋势,r_s为-1。2003年灌南县城镇污水排放总量为618万t,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559万t,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回用率为零,生活污水主要经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净化装置处理,部分净化装置投加EM提高净化效果,处理效率大约为20~50%。2003年灌南县农药、化肥使用强度分别为10.97kg/ha和818.99kg/ha(折纯),饲养生猪92.9万头、“三禽”1002.46万羽、大牲3.73万头,农药化肥的高强度使用和畜禽粪便的无组织排放,已影响水资源环境质量。 根据水资源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状况分析,发现影响水资源环境质量的主要原因为境外客水携污,水力扩散传污,农水退水添污,生活废水带污,水上船舶漏污,工业发展增污和地下水的超量开采造污。主要污染特征为客水污染特征,有机污染特征,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和水上船舶污染特征。灌南县典型水资源环境问题有地下水超采,地面饮用水源危机,客水污染,海水侵染等问题。 灌南县水资源境保护及对策措施,首先要加强水利生态功能建设。建设高标准的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有效水资源供给体系,建设维持良性循环的水生态环境工程体系,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利产业发展体系;其次加强水环境保护和建设。一是切实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进一步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活污水处理力度;全